【2017年03月21日/自由時報/蔡淑媛】
長期胃潰瘍、慢性胃發炎要提高警覺,不要只吃成藥不就醫!一名51歲婦人罹患胃潰瘍10年,胃不舒服就自行買成藥吃,去年上腹部持續悶痛,吃藥無效才就醫,胃鏡檢查發現已罹患胃癌第2期,切除1/3的胃保命,悔不當初。
澄清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鄭弘堯指出,幽門桿菌感染會導致胃潰瘍、慢性胃發炎,長期感染發炎,罹患胃腺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6倍,而且早期胃癌的症狀與消化道潰瘍相似,上腹痛、噁心、灼熱感或食慾不振,提醒有胃痛應正確就診、也不要排斥胃鏡檢查,即早且持續治療。
這名婦人10年前確診罹患胃潰瘍,服藥後有改善,後來只要胃不舒服就自行到藥局買成藥服用,去年底又持續上腹部悶痛,但覺得食慾不錯,也沒解黑便或血便,以為只是胃潰瘍復發,還買了最貴的胃藥吃仍未改善,胃痛更嚴重才去就醫。
陳鄭弘堯為婦人做胃鏡檢查,發現在胃的轉彎處發現一個約1公分的潰瘍,由於位置罕見且不同於胃潰瘍的多發性潰瘍,切片檢驗證實是罹患第2期的胃腺癌,做部分胃切除手術,也針對感染幽門桿菌做後續抗生素治療。
胃癌為國人10大癌症,根據最新調查胃癌發生人數排名第7,死亡人數排名第5,胃癌第1期治療後5年存活率達約8成,2期為3、4成,至於晚期剩約1成5以下,陳鄭弘堯說,婦人如果晚點就醫,病情恐加重。
陳鄭弘堯提醒長期胃痛應做胃鏡檢查,目前有無痛內視鏡檢查,不要怕痛就排斥可能救命的侵入性檢查,也不要只服成藥卻不就醫,錯過早期胃癌診斷治療契機,而幽門桿菌感染也能有效除菌治療,降低惡性病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