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胰臟癌小檔案
因胰臟位置深處腹部,早期的胰臟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所以又稱胰臟癌為「沉默的殺手」。
黃疸、體重減輕及上腹部疼痛是胰臟癌常見的症狀。
根據107年癌症登記的統計,當年初次診斷為胰臟癌者共2,750人,發生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男性第十二位,女性第十三位。同年則有2,292人死於胰臟癌,排名於男性第八位,女性第五位。
根據研究,胰臟癌與吸菸和高脂飲食和有關,愈高度開發的國家,胰臟癌發生率也愈高。
台灣近年來胰臟癌有逐年增加趨勢,男性罹患胰臟癌的機率幾乎是女性的兩倍,發生的年齡大多介於六十至七十歲之間。
胰臟癌分類,可依癌細胞的起源,分為胰管細胞,腺泡細胞與神經內分泌瘤,本手冊以介紹胰管腺癌為主。





 
癌症新知
胰臟癌藝人巴戈胰臟癌病逝!避免「癌王」上身 五種高危族群必做兩項健檢 資深藝人巴戈驚傳因胰臟癌不幸病逝享壽67歲,由於巴戈是童星身份出道過去演出作品豐富,如今病逝的消息震驚演藝圈!事實上,巴戈並非第一個因為胰臟癌病逝的名人,過去中研院士陳定信、名嘴劉駿耀均是不敵胰臟癌,胰臟癌素有「癌症之王」稱號。胰臟癌引起腹痛難辨別巴戈因為胰臟癌過世,胰臟癌雖然發病率不算高,但惡性度高得可怕,尤其是症狀不明顯,早期診斷困難,開刀與治療也困難。加上胰臟位於後腹腔,..詳全文
飲食癌細胞真的愛吃糖嗎?專家告訴你糖與癌症的甜蜜關係 一位83歲的蔡姓老婦罹患皮膚癌,右臉頰冒出一大塊腫瘤,還讓右眼的視力受到腫瘤壓迫而受損。因為年齡太大,家人反對動手術切除腫瘤,結果進行放療的效果也不好,家人不忍老太太再受治療痛苦,同意轉往安寧病房。偶然間家人聽到友人建議,把老太太的飲食中的含糖食物排除掉,經過幾個星期後,腫瘤從表皮與口腔流出一些液體,並且逐漸縮小,大約經過半年,蔡老太太的臉部已恢復正常,而經檢查各項癌症指數也都..詳全文
癌症新藥普及【名醫開講】癌症疼痛超級無敵痛,別怕,鴉片類止痛藥不上癮 諮詢/林至芃/臺大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暨台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癌症病人常因為腫瘤壓迫到神經或侵蝕到骨頭等,而疼痛到吃不下、睡不著,尤其是癌症之王胰臟癌更是「超級無敵痛」。癌症疼痛可以透過鴉片類止痛藥物改善,但有些病人擔心上癮,寧願咬牙忍痛也不敢用藥。醫師表示,癌症病人服用鴉片類止痛藥不會有「嗨感」,不會上癮,可以安心服用。 癌..詳全文
新冠肺炎面對長新冠時代癌友的對應策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西醫整合科陳建宏主任大多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之後,通常出現輕微類似感冒的症狀,而且在幾天之內可以緩解。可是像有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或老年人可能病程會延長數周的時間。病程時間的延長,可能會造成人體器官組織被破壞加劇,也有可能導致病情轉劇或後遺症的出現,如肺纖維化、靜脈栓塞、心臟血栓、發炎、中風、腦霧、皮膚後遺症和心理功能異常。目前世界..詳全文
飲食疫情間接加速癌症快轉,營養師:抗癌兩關鍵不可少 疫情不只影響生活,更影響了癌症用藥發展。新冠疫情衝擊之下,許多經費及人力都轉移研發疫苗及藥物研究,因此倫敦癌症研究所報導指出,目前預測癌症的研究進展可能會整整落後2年。新冠病毒因為傳播速度快,而癌友免疫系統本來就比較弱,因此許多患者憂心感染,延遲就醫也是造成快轉原因之一。心情好壞,是影響身體健康關鍵因素「這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你沒有經歷過,怎有辦法感受?」,我想可能很多人會這麼..詳全文
癌症照護癌症疼痛難舒緩,如何提升生活品質 文/鄒瑋倫中醫師現職:京華中醫聯合診所醫師 八十三歲的伯伯,年初中風,由女兒帶來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偏癱手腳無力,雖然伯伯的預後良好,但因長年糖化血色素10以上,不僅西藥反應不佳,中藥也有一搭沒一搭,不過因爲伯伯年事已高能吃就吃,所以並不太緊張。兩個月前,伯伯開始大便溏瀉、色淡、便血,並在大腸升結腸與直腸處發現3顆腫瘤,因伯伯長期飯前血糖達300以上、身體虛弱不適合開..詳全文
胰臟癌3個月暴瘦35公斤 胰臟癌「新藥救命」 【2018年8月1日/畢翠絲/風向新聞】孫女士,兩年多前體重78公斤,但在過年後體重在短短三個月內暴瘦35公斤,僅剩43公斤,原以為只是腸胃不適,檢查後才發現胰臟長了個乒乓球大小的腫瘤,開刀切除不到一年內就復發,積極接受胰臟癌新藥持續治療已超過8個多月,治療狀況良好。收治患者的成大醫院外科部教授沈延盛表示,孫女士開刀切除腫瘤不到一年內就復發,且轉移到周邊的淋巴結,由於癌細胞十分..詳全文
胰臟癌胰臟癌治療 外科很重要 切乾淨才有長期存活希望 【2018年7月1日/癌症希望基金會/沈延盛醫師】胰臟癌發生率以每年5~7%的速度成長,對國人健康的威脅不斷擴大,因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奪命速度相當快,所以胰臟癌又被稱為癌王。胰臟癌好發族群為50~65歲,除少數為家族遺傳基因所致,常見的危險因子還有吸菸、喝酒、嚼檳榔,皆會使胰臟癌的發生機率較常人提高2倍,因此,避免不良生活習慣才能降低罹癌機率。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兼臨床醫..詳全文
胰臟癌胰帶胰路 點燃胰腺希望  【2018年7月1日/癌症希望基金會/彭正明醫師】國內胰臟癌的發生在40~70歲之間,男性患者比女性多了1.5~2倍,根據2015年癌症登記報告,胰臟癌人數為2,237人,死亡人數也高達1,948人,5年存活率僅7%,死亡率之高,為公認的「癌中之王」。但近年來不管是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都不斷有新的突破,因此,只要積極面對,都仍然有存活的希望! 多留意身體警..詳全文
胰臟癌胰臟癌無法手術怎麼辦? 化療開路爭取「胰腺」希望 【2018年7月1日/癌症希望基金會/宋詠娟醫師】胰臟癌常常會讓人聞之色變,許多人一聽到自己罹癌,而且又是預後不好的胰臟癌,第一時間就絕望、放棄了,但其實胰臟癌只要好好跟著醫師的建議,還是有「胰腺」希望的!國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宋詠娟主任說明,胰臟癌的治療基本可以分為兩大方向,手術與藥物治療,在藥物方面又以化療最為重要。化療依據不同的治療時期,可以分為手術前的新輔助治療、手術後..詳全文
飲食術前養體力、術後化療沒食慾 胰臟癌治療怎麼吃? 【2018年10月18日/莊鯉營養師口述/癌症希望基金會整理】什麼癌症最可怕?根據統計,胰臟癌五年存活率不到5%,發生率幾乎就等於死亡率,因而有「癌王」封號,讓病患聞之色變。胰臟屬於消化系統的一部分,主要功能為分泌胰島素等各種消化液,因此胰臟癌患者常會面臨食慾不振與消化不良的問題,診斷時,經常出現體重大幅下降、進食困難,並合併疼痛、黃疸、糖尿病等症狀,如何有效補充患者所需營養,..詳全文
胰臟癌健檢出肝指數異常 驚見胰臟癌已轉移 【2018年10月19日/優活健康網新聞部】肝出問題有可能是胰臟癌作祟!有位50歲粉領何女士在員工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肝指數異常,至醫院進一步檢查後,才得知罹患晚期胰臟癌,且腫瘤已轉移肝臟,經醫師研判無法進行手術,不料治療初期即陷入瓶頸,不僅症狀更加惡化,肝臟更是佈滿大小腫瘤,讓何女士感到很灰心,險些放棄求生的念頭。所幸,在醫師建議下,何女士加入胰臟癌第二線新劑型藥物的臨床試驗..詳全文
胰臟癌6成胰臟癌患者確診已末期 多吃兩類食物降76%罹癌風險 【2018年12月12日/每日健康/廖思涵】(一旦早期沒有及時發現症狀、檢查,往往到後來檢驗結果就已經到了末期,國立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沈延盛表示:臨床胰臟癌患者中有60%一經檢查,結果已經第四期了;而糖尿病患者更是胰臟癌的高風險族群,罹患率是常人的三至五倍,不可不慎!) 胰臟癌被稱為「癌症之王」,日前傳出名嘴劉駿耀驚傳因胰臟癌病逝,胰臟癌如此駭人的原因在於胰臟..詳全文
胰臟癌最後一哩路 胰臟癌患者爭取活得有品質 【2019年1月21日/安寧居家護理師陳月蓉口述/癌症希望基金會整理】胰臟癌發展到最後,病患可能面臨腸胃道方面種種問題、或是膽管阻塞、黃疸等症狀,都可能造成患者意識不清、食慾不振,令人難耐的疼痛更不在話下。眼見人生旅程即將走向終點,面對疾病本身可能帶來的各種痛苦,患者願意接受的治療有哪些?理想中的生命終點又是如何?1月6日正式上路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將善終的..詳全文
胰臟癌預防癌王「胰腺癌」 研究:少糖就對了 【2019年3月13日/健康醫療網/林怡亭】胰腺癌的關鍵原因是糖代謝異常!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李文華院士的研究團隊發現,避免攝取「高糖」可保護胰臟免於因代謝異常而造成損傷,降低罹患胰腺癌的風險。本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細胞代謝》(CellMetabolism)。 癌中之癌預防勝於治療有「癌中之癌」之稱的「胰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通常八成病患經確診後..詳全文
胰臟癌「你臉怎麼變黃?」親友提醒 50歲壯男發現胰臟癌 【2018年2月28日/聯合新聞/記者蔡容喬】一名50多歲男性外型健壯、平時有菸酒習慣,但身體並無特別不適,過年前他與許久不見的親友聚餐,卻被詢問「你臉怎麼看起來黃黃的?」就醫檢查才發現竟是胰臟癌二期,因腫瘤塞住膽管,已出現黃疸症狀。 另名73歲伯伯則全身倦怠、尿液呈深茶色到急診就醫,確診為胰臟癌三期,胰臟頭有一2至3公分惡性腫瘤壓迫膽管;因年紀較長,他決定接受微創腹..詳全文
胰臟癌胰臟癌早期診斷難 胃悶食慾不振已末期 【2018年4月15日/中央社/聯合新聞網】65歲女性近幾週胃悶、食慾不振,就醫照胃鏡、超音波正常,但進一步檢查發現,胰臟有大腫瘤,且推估已存在5年。醫師提醒,胰臟癌早期幾無症狀,有家族史等高風險者應小心。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2016年國人10大癌症死因中,胰臟癌位居第8,其中胰臟癌死亡率為男性第8位,女性居第6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表示,..詳全文
胰臟癌胰臟癌復發率高 養好身體面對化療HEN重要 【2018年6月14日/癌症希望基金會/白禮源醫師】胰臟癌為國人「沈默的殺手」,因為診斷時常為晚期,加上治療不容易,因此預後不佳,導致許多病人一聽到自己罹患胰臟癌,當下就想放棄治療。但醫師表示,胰臟癌治療已有進步,鼓勵病友還是要積極面對,仍會有「胰腺」希望! 化療很重要胰臟癌復發率高手術後仍需輔助性化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白禮源醫師說明,胰臟癌的藥物治療以化..詳全文
胰臟癌胰臟癌患者飲食指南 【2018年6月21日/癌症希望基金會/營養師楊惠玫】胰臟癌患者常會面臨的問題是食慾不振與消化不良,若是又遇到需化療、手術的治療時,該怎麼飲食、補充營養呢?多數惠氏Whipple手術在術後預期會有3~5天須禁食讓胃腸道休息,因此,病患的營養狀況在手術前便須維持於良好的狀態,才能應付手術後身體需要。醫師或營養師常藉由評估項目如:抽血報告中的白蛋白(albumin)、體重變化、平時..詳全文
胰臟癌胰臟癌新藥 存活期提升33% 【2015年11月18日 郭庚儒/健康醫療網】胰臟癌是高度惡性的疾病,多數患者發現時已進入晚期,當第一線藥物使用無效,則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國內生技公司成功開發胰臟癌新藥,是台灣新藥開發史上第一個獲美國FDA核准通過的癌症新藥,並獲得食藥署核准上市。三期臨床試驗發現,合併目前一線藥物使用,患者整體存活期提升33%。每年1700名國人死於胰臟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資料統..詳全文
癌症防治抽菸、肥胖、喝酒 增胰臟癌風險 【2016年07月22日/世界日報/編譯宋凌蘭】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法來預防胰臟癌,一些風險因素,例如年齡、性別、族裔、和家族病史,你無法控制。但是有些事你可以做,以降低罹胰臟癌的風險。首先,不要抽菸。對胰臟癌而言,抽菸是最重要的可避免風險因素,戒菸有助降低風險。與從未抽菸者比起來,抽菸者罹患胰臟癌的風險高一倍。約20%到30%的胰臟癌,據信是由抽菸造成。雪茄、菸斗和無煙菸草產品,..詳全文
病友故事
胰臟癌支持與陪伴是最好的藥 七年級胰臟癌友分享希望的力量 張小姐,七年級生,年僅35歲,原本從事櫃台工作,兩年半前,因為女兒出生,她毅然辭去工作,全心全意陪伴女兒成長。她和先生、女兒,一家三口平靜的幸福生活,卻在年初出現變化。農曆新年前夕,張小姐腹部持續劇痛,她形容疼痛感之強烈「比生小孩還要痛,痛到內臟都揪在一起,但又說不出來,到底是哪裡痛。」就醫才發現,自己年紀輕輕竟得了胰臟癌。張小姐分享,她在知道自己罹癌的當下,腦袋一片空白,根本..詳全文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