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17年初次診斷為癌症的11萬人中,約有18%的癌友年齡落在15-49歲之間,相當於每6個癌症病人就有1位處於生育年齡。加上晚婚與遲育現象愈趨普遍,根據內政部統計,平均第一胎的生產年齡為31歲,許多癌友可能還未來得及生養就罹癌,凸顯「癌後生育議題」的重要性。
除了罹患生殖器官癌症(如婦癌、睪丸癌)較容易直覺想到治療對生育功能的影響之外,周邊器官的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全身性的血液及骨髓移植、化學治療所使用的某些藥物、抗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等雖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生育風險或需長時間避孕而間接影響生育能力,但容易受到忽略。
隨著癌症存活率提高,許多年輕癌友在抗癌成功後,有機會建立家庭、生兒育女。但在面對癌症衝擊時,癌友往往集中注意治療,難以事先想到生育議題,因而錯失決策良機,在治療後留下遺憾。
● 本會透過訪談各家醫院不同專科的腫瘤醫師與生殖科醫師發現
1. 年齡、癌別與治療方式是決定癌症存活者將來生育能力的關鍵因素
2. 每位醫師處理生育議題的方式不盡相同,會視病人條件選擇性地談
3. 腫瘤科醫師對生育保存資訊掌握有限,且與生殖科的跨科溝通偏少,恐不利病人接受完整照護
● 透過訪談不同癌別、性別的育齡癌友發現
1. 病人雖然罹癌,但隨著病況趨穩,對未來結婚生子仍抱有期待
2. 不是每位病人都被充分告知癌症治療可能引發的不孕風險;倘若無人提醒,病人可能並不知道治療可能會影
響生育或存在誤解
3. 病人選擇做生育保存時,不見得有強烈未來一定要生小孩的決心,也可能是抱持著先留再說,備而不用的態
度
※多國的癌症醫學會及研究單位發表癌症病人的生育保存指引,提倡醫病溝通生育風險、保存方式。
【針對癌症病人】
●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 ASCO (2006,2013,2018)
Fertility preservat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ASC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
● 歐洲臨床腫瘤醫學會 ESMO (2013)
Cancer, pregnancy and fertility :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 美國生殖醫學會 ASRM (2005,2013,2019)
Fertility preserv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onadotoxic therapy or gonadectomy : a committee opinion.
● 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 NCCN (2012,2018)
Fertility preserv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onadotoxic therapy or gonadectomy: a committee opinion
● 英國國家健康與臨床卓越研究院 NICE (2004,2013)
【針對青少年及年輕成人癌症病人】
● 日本臨床腫瘤醫學會 JSCO (2017)
● 澳洲臨床腫瘤醫學會 COSA (2013)
Fertility preservation for AY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Guidance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各國政府與癌症相關非營利組織亦成立癌症病人生育健康資訊網站,提醒年輕病人瞭解癌病本身、或者是癌症治療,可能暫時或永久影響病人生育後代的能力,提供實際做法,告訴病人應如何與醫療團隊溝通生育議題。
•加拿大政府網站(Canada.ca)
https://www.canada.ca/en/public-health/services/fertility/cancer-fertility.html
•蘇格蘭政府網站(NHS inform)
https://www.nhsinform.scot/illnesses-and-conditions/cancer/practical-issues/fertility
•美國抗癌基金會LIVESTRONG Fertility
https://www.livestrong.org/we-can-help/livestrong-fert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