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紀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2021年
  • 與臺大醫院合作,聯手改造12樓癌症病房,成為全台最大「癌症友善病房」。
  • 與五大醫學會合作,完成乳癌、血液癌症、睪丸癌以及通則版的「癌症病人生育能力保護共識宣言」並公告於各醫學會的官網上。
  • 推出【乳癌攻略】及【卵巢癌攻略】Line數位工具,造福婦癌癌友。
  • 新增出版《高效率癌症照顧心法》,讓照顧者不再心力交瘁,伴癌友展開癌後新人生。
  • 首度舉辦「希望魔髮學院」,召集曾捐髮國小學童參加,透過癌友現身說法及互動遊戲,鼓舞孩子們更有使命投身社會參與及助人。
  • 出版第四版「癌症治療可近性政策建言書」遞交健保相關單位,首次獲健保署正式發函回覆建言書內容。
  • 因應疫情衝擊,舉辦1001個希望種子營、夏令營線上工作坊,持續服務癌友家庭。
  • 首次辦理「口腔癌支持團體暨教育課程」與「晚期病友支持團體」、「戲劇心療癒」,透過多元與創新課程療育癌友身心靈。
  • 持續推動癌症照護網絡,辦理在地照護網絡共創工作坊,邀請財團法人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財團法人育田基金會及財團法人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成為癌症照護網絡的先驅夥伴。
  • 參與Precision Oncology Patient Innovation Awards競賽榮獲首獎。
  • 參與Pitch for Pinnacle競賽榮獲全球前六名。
2020年
  • 以「希望繁星網,照亮全癌友」計畫榮獲第六屆 「傳善獎」,為第二度獲得傳善獎的肯定,將以建立無縫接軌的癌症照護系統和強化癌友自我照護能力,突破癌症照護瓶頸,落實癌友家庭和醫療團隊的共好目標。
  • 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攜手打造全球第一家、專為血癌病友建置的「血癌友善病房」。
  • 榮獲國際肺癌組織聯盟(Lung Ambition Alliance)2020全球贊助方案,在全球60個單位中脫穎而出,是亞洲唯一獲選國家,將與醫護、癌友共同發展數位輔助工具導入方案,優化醫護對新診斷病人的治療計畫溝通,協助治療中病人疾病管理和自我照護。
  • 首創「癌友生育健康資訊平台」,協助癌友與家屬完整了解癌症與生育問題。並和國民健康署聯合邀請七大醫學會舉辦「推動癌症病人生育健康專家共識」,承諾發展通用/各專科生育能力保護臨床共識,並納入未來研討議題,加強相關教育訓練。
  • 於世界淋巴癌日舉辦《淋巴癌攻略》上線記者會,並榮登國際最大的抗癌組織「國際抗癌聯盟(UICC)」官網報導。
  • 舉辦「我挺健保改革 健保顧我健康」記者會,呼籲政府加入健保改革,維護重症病友權益。
  • 舉辦「病友共識營」,凝聚不同疾病別病友團體對健保改革的共識。
  • 【希望護照APP】改版,新增運動用藥提醒、副作用照護對策、健保新知、夥伴分享功能等,空氣品質等功能,盼促進癌友自主性及醫病共享決策。
  • 新增出版因標靶藥物造成皮膚副作用的護理單張、特殊軟質及流質營養單張。
  • 新增出版「抗癌食力餐-流質、 半流質、軟質一樣給力」電子書。
  • 新增出版「與情緒相伴的新生活提案」心理書,從癌症議題出發,透過心理師角度提供情緒紓解方案,協助癌友及家屬自我療癒。
  • 投稿國際病友組織經驗交流論壇(IEEPO) 「希望護照」使用效益,榮獲海報展。
2019年
  • 首度入圍第29屆「醫療奉獻獎」,醫療奉獻獎由厚生基金會舉辦,為表揚濟世救人、 不求名利的醫事人員,已開辦29年,是台灣極受肯定的獎項。。
  • 於世界肺癌日舉辦《肺癌攻略》上線記者會,並榮登國際最大的抗癌組織「國 際抗癌聯盟(UICC)」官網報導。
  • 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國際癌症研討會議」、新加坡「亞太平洋癌症會議」(APOS)及北、中、 南區「個管師培訓」中推廣【希望護照APP】運用於病人自主健康管理重要性。
  • 台灣癌症資源網改版,推出地圖查詢功能,方便搜尋住家或治療院所附近的抗癌資源。
2018年
  • 續倡議癌症新藥可近性,請益專家、委託學者研究,推出「台灣癌藥可近性政策建言書2.0版」,持續向政府單位及立委進行遊說,為癌友爭取權益,達到促進癌症新藥普及目的。
  • 首度為乳癌病友規劃教育支持團體「千面女郎俱樂部」,共計114位女郎參與,建立同儕支持。
  • 首度在三區希望小站辦理「網絡同心合作會議」,接觸共49家醫院、40家社福團體,一起集思廣益、激盪更多元的服務方法。
  • 新出版「面對惡性軟組織肉瘤」衛教手冊、胃癌病友友善食譜摺頁及光碟。
  • 推出「希望護照APP」,可於ios及android平台下載,成為癌友們管理疾病的最佳利器。
  • 與藝術家眼球先生、基隆長庚醫院情人湖院區及高雄長庚合作「心療癒計畫」,用藝術的美與溫度,翻轉診療空間的視覺,療癒癌友。
  • 與藝術家眼球先生合作,改造台北、台中希望小站空間,台北小站外牆並裝置來福犬與斑馬藝術品,象徵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及神經內分泌腫瘤,希望透過空間美化,讓民眾更認識本會。
  • 本會至馬來西亞參與國際抗癌聯盟(UICC)舉辦之世界癌症大會,發表9篇論文,論文並榮登於Journal of Global Oncology期刊。
  • 國際抗癌聯盟(UICC)副執行長Julie Torode來台參訪本會,並響應防癌五保庇、乳癌防治,肯定基金會長年來在癌症防治領域的努力。
  • 參與陝西省腫瘤醫院40周年院慶,本會長年志工歌手于台煙及音樂總監薛位山演出共襄盛舉。
2017年
  • 與陝西省腫瘤醫院共同舉辦「兩岸腫瘤病患全人照護高峰論壇會議」。
  • 製作標靶藥物治療衛教影片及手冊,提升病友知能。
  • 舉辦第六屆捕捉希望攝影比賽,病友、家屬及醫療團隊用鏡頭向癌症大聲說。
  • 完成「台灣癌藥可近性政策建言書」初版提交健保署。
  • 「希望護照」升級改版,藝人林美秀、病友現身呼籲癌友掌握抗癌四關鍵。
  • 偕同五大醫學會響應世界肺癌日。
  • 舉辦父親節給爸爸全方「胃」照護記者會。
  • 舉辦第三屆百人捐髮,募髮大使黃嘉千、夏天攜手150位捐髮人助癌友。
  • 響應全球神經內分泌腫瘤日宣導,首創「斑馬藝陣」,於台北、高雄及宜蘭踩街宣導。
  • 響應世界胃癌月,舉辦捍胃健康一騎FIGHT活動。
  • 舉辦捕捉希望十年聯展:145幅攝影作品,集結台北車站說生命故事。
  • 舉辦聽希望在唱歌音樂會,走遍全台6家醫院,用音樂療癒抗癌路上同行的你我。
2016年
  • 首辦神經內分泌腫瘤(NET)斑馬展宣導,喚醒社會大眾對NET的十大警訊認知,引導患者正確接受治療。
  • 首創防癌宣導吉祥物「保弟」,推廣「正確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戒菸酒檳、定期篩檢」防癌5保庇口號,提醒國人重視防癌觀念、落實防癌行動。
  • 執行創新服務--提供治療中且經濟弱勢、家庭支持薄弱之病友於治療期間之居家照顧服務。
  • 為求癌友用藥可近性,新創「官民議事殿堂」,攜手爭藥權。
  • 應陝西省腫瘤醫院邀請,為患者服務中心推廣基礎,分享「台灣醫院設立癌症資源中心」經驗。
  • 赴上海辦理第3屆粉紅天使基金--癌友家庭親子營。
  • 陝西省腫瘤醫院及第四軍大學腫瘤研究所門診部幹部來台培訓。
  • 副執行長鄭凱芸赴上海參與「第6屆全球華人乳癌病友組織聯盟大會」擔任講師。
  • 帶領台灣護理、社工、心理師資團隊前往西安,與西安護理學會、西安醫學會、陝西省抗癌協會、陝西省腫瘤醫院合作辦理「腫瘤姑息照護培訓班」。
  • 與陝西腫省瘤醫院結盟,建立患者服務培訓機制,推動患者服務中心運作,並獨家授權20種衛教手冊簡體版發行。
  • 帶領陝西腫瘤醫院核心幹部,共同開展創新腫瘤病患服務。
2015年
  • 拍攝「藍色肩膀--邰肇玫病中日記」影片,藉由紀錄邰肇玫抗癌歷程,鼓勵癌友勇敢快樂面對抗癌的每一天。
  • 開創與癌症醫學會攜手合作的嶄新格局,於第20屆癌症聯合醫學會中,借鏡香港醫院與社區資源轉介合作的10年經驗,推展台灣醫社融合模式,促成醫院和民間癌症服務組織結為抗癌盟軍。
  • 舉辦第1屆「Hair for Hope百人捐髮」。
  • 榮獲震旦集團陳永泰公益信託第1屆「傳善獎」。
  • 本會「台灣癌症資源網」榮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促進雲端加值應用評選」之佳作。
  • 董事長王正旭受邀至美國華盛頓參與「全球性倡議組織、學者、商界的互動會議」,分享「如何促進癌症病人照護」。
  • 協助辦理「第2屆兩岸四地癌症康復論壇暨交流會議」。
  • 赴上海辦理第2屆粉紅天使基金--癌友家庭親子營。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師生參訪本會。
  • 執行長蘇連瓔赴北京參與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辦理之「第3屆中國慢粒患者大會」擔任講師
  • 赴西安參加首屆「中國癌症康復西部論壇」,分享台灣純熟的病友服務運作。舉辦「藍色肩膀-- 邰肇玫病中日記」西安首映式,並參與第2屆西安城牆抗癌健走。
2014年
  • 台中希望小站成立。
  • 捍衛癌友權益,療前生育保存首次在台發聲,提出「療前三主動,腫瘤醫師--主動告知、生殖醫師--主動說明、癌症病友--主動查詢」的呼籲,持續推動台灣療前生育診療指引之制定。
  • 董事斯紹華赴法國坎城參與「坎城健康行銷創意節」,分享21天環台路跑宣導子宮頸癌篩檢活動。
  • 赴馬來西亞參與Rising Sun辦理的「第5屆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病友會議」。
  • 與粉紅天使基金合作,開辦上海癌友家庭親子營。
  • 與中國抗癌協會合作辦理「中國抗癌協會癌症康復會西安骨幹培訓班」。
  • 赴北京參與「第5屆全球華人乳癌病友組織聯盟大會」。
  • 赴澳洲墨爾本參與UICC第23屆世界抗癌大會,登上國際舞台分享台灣癌症照護經驗。
2013年
  • 榮獲衛生財團法人評核獲評「特優獎」。
  • 倡議「抗癌關鍵」,製作「4GOOD我能更健康活著」宣導影片,提升癌症病人自主管理,教育病友化被動為主動、增強醫病溝通、提升治療完成率。
  • 前往美國舊金山ACS加州分會受訓,學習觀摩Call Center、Road to Recovery、志工管理及募款策略規劃。
  • 赴北京參與Rising Sun辦理的「第4屆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病友會議」。
  • UICC執行長Cary Adams訪台並參與本會舉行「全球抗癌齊步—破解癌症迷思記者會」。
  • 偕同台灣6家醫院腫瘤護理界先進,前往香港標竿學習香港社區病友服務運作。
  • 執行長蘇連瓔赴上海擔任「第2屆腫瘤患者全人關懷國際研討會暨國家級護理繼續教育學習班」講師。
  • 董事長王正旭帶領同事赴山東濟南參與「第1屆兩岸四地癌症康復論壇暨交流會議」,分享本會病友服務運作。
  • 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彭玉、副理事長趙平參訪本會。
2012年
  • 與癌症防治基金會合作,首創癌症病友「希望驛站」服務,減輕跨縣市接受放射線治療民眾每日奔波之苦及經濟之負擔。
  • 首度舉辦為期21天的環台路跑「Running  for HOPE」活動,並宣導子宮頸癌防治。
  • 成立婦癌、乳癌病友會「珍姊妹俱樂部」。
  • 赴加拿大參與第22屆UICC世界癌症大會,淋巴癌、大腸癌宣導、1001個希望榮獲大會評選,在會議中以電子海報型式分享。
  • 接受ACS與中國癌症基金會邀請,前往北京分享「台灣推動癌症資源中心經驗」。
  • 與粉紅天使基金、上海瑞金醫院共同舉辦「癌症患者個體化護理服務培訓班」。
2011年
  • 改制為「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
  • 建置全球唯一中文版「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及「面對神經內分泌腫瘤」手冊。
  • 製作「希望在路上」影片,紀錄4位病友與癌奮戰共生的生命歷程,舉辦首映會及分享會。
  • 製作台灣第一部「淋巴癌細胞分類」動畫。
  • 執行長蘇連瓔赴上海擔任粉紅中國項目啟動暨培訓研討會講師。
  • 偕同台灣8家醫院層峰,至香港參訪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癌症病人資源中心,學習醫院與社區合作模式。
  • 舉辦「第1屆華人癌症病友服務研討會」,建立兩岸三地交流學習平台。 
2010年
  • 與健康局合作,推動全台49家醫院成立「癌症資源中心」,建立無縫接軌照護環境。
  • 本會「淋巴癌網站」獲得2010網際營活評選鼓勵獎。
  • 大腸癌宣導短片「兩年一次一生沒事」榮獲健康九九優良衛生教育教材多媒體優良獎。
  • 「淋巴癌六大症狀篇」獲第一屆oh!Ya答鈴廣告大賞最佳公益賞。
  • 秘書長蘇連瓔赴上海擔任「上海國際乳腺癌康復論壇暨第3屆全球華人乳癌病友組織聯盟大會」講師,並接受ACS邀請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授台灣癌症病友服務經驗。
  • 赴深圳參與第21屆UICC世界癌症大會,並設立宣導攤位。
  • 偕同國民健康局蕭淑純科長拜會港島東醫院聯網社區服務統籌經理黃敏櫻及香港乳癌基金會、香港癌症基金會--中環癌協服務中心,彼此交流醫院及社區癌友服務合作模式。 
2009年
  • 辦理民間團體與醫院合作提供癌症病人資源服務先驅計畫成果展。
  • 本會「大腸癌照護網」榮獲行政院研考會網際營活獎優質公益網站醫療健康類首獎與網站內容特別獎。
  • 秘書長蘇連瓔受邀前往杭州擔任中國第1屆ACSU講師。
  • 赴美國舊金山、西雅圖學習領航計畫(Navigation Program)在台灣癌症病友全人照護的應用。
  • 與ACS合作辦理大陸癌症民間組織領導階層來台參訪交流學習癌友服務運作。
2008年
  • 榮獲內政部評選為全國性社會團體工作評鑑甲等獎。
  • 本會官網榮獲「企業與民間無障礙網站」第二組評獎。
  • 舉辦第1屆「捕捉希望」攝影比賽。
  • 派員前往瑞士日內瓦參與第20屆UICC世界癌症大會。
  • 與ACS、輝瑞基金會(國際輝瑞藥廠之基金會)及台灣輝瑞藥廠合作為期3年「台灣大腸癌照護計畫」,前往ACS紐約辦公室,學習大腸癌宣導策略。理事林志炫也受邀前往紐約參與美華防癌協會募款晚會。
2007年
  • 與國民健康署合辦癌症資源中心先驅計畫。
  • 成立大腸癌病友會「大腸經俱樂部」、淋巴癌病友會「08愛俱樂部」。
  • 參訪香港癌症基金會--黃大仙及中環癌協服務中心、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癌症病人資源中心、香港新聲會--無喉者自助組織學習癌友服務及運作。
2006年
  • 榮獲內政部評選為全國性社會團體工作評鑑甲等獎。
  • 開啟「1001個希望」服務,提供大專、高中、國中癌友家庭子女獎助學金、親子營、夏令營、種子營服務。
  • 舉辦第1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
  • 加入國際抗癌聯盟(UICC)成為會員。
  • 理事長王正旭及監事葉秀珠赴華盛頓參與第19屆UICC世界癌症大會及參訪美國癌症協會大學(ACSU)。
  • 與ACS、國民健康局合作,舉辦台灣第一屆ACSU,建立台灣癌症非營利組織運作管理之基礎。
2005年
  • 開創非營利組織癌症病友服務人力培訓系列活動,開啟癌症病人照護,政府、醫院與民間三方的無縫接軌。
  • 榮獲第5屆國家公益獎團體組獎肯定。
  • 首創淋巴癌宣導吉祥物小雲人,響應915世界淋巴癌日,推廣「燒、腫、癢、汗、咳、瘦」六大症狀,「打擊淋巴癌,全程治療  全程守護」。
2004年
  • 服務延伸至癌友家庭就學子女,舉辦夏令營並成立國小獎助學金。
  • 舉辦第1屆Relay for life活動「抗癌接力,為生命健走」。
  • ACS總裁John Seffrin、董事長Gary Streit及June Chan訪台,簽署「國際抗癌宣言」,並舉辦台美NGO國際交流。
  • 參訪香港癌症基金會--黃大仙癌協服務中心,學習癌症病友服務運作。
2003年
  • 高雄希望小站成立。
  • 出版品榮獲國民健康局優良健康促進教材獎優良及佳作,計11項肯定。
  • 舉辦「SARS期間,癌症病患醫療權益省思」公聽會
  • 癌症希望協會首任理事長謝政毅及副理事長馬雨沛赴舊金山參與ACS辦理的非營利組織國際研討會—亞洲國家聯合會。
2002年
  • 以希望為名,「社團法人癌症希望協會」成立。
  • 台北希望小站成立。
  • 延續1998年發起「聽希望在唱歌」音樂會,共同為癌友家庭及醫療團隊加油與打氣。
  • 美國癌症協會(ACS)國際事務部大中華區總監陳梓葵 (June Chan)拜訪台灣癌症希望協會,開展國際交流網絡。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