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故事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人生不會一直在下雨
小花在癌症希望基金會做志工,看上去,他才剛成年,稱他為「孩子」應該不為過。「其實我已經大四了啦!」他竊喜自己的視覺年齡比較「幼齒」。

其實,他一出生就被送養,由姑姑帶大,生父母從此與他劃清界線的態度,讓他自小養成獨立性格,16歲就搬出姑姑家半工半讀。課業從不需要人操心的他後來更考上心中的第一志願——國立大學戲劇系。

大二那年,姑姑開始有胸悶、食慾不振的症狀,有時甚至無法好好坐著。小花回憶:「姑姑個性很逞強,她一直擔心很多事情,以至於她不敢暫停工作,更不敢去就醫檢查。」姑姑平時在補習班做計時行政工作,雖然心裡對不明病痛有最壞的預感,但始終不敢面對。

「那時最害怕的事情是,如果一開始治療,我們無法負擔醫療費用。」小花如是說,只有打工收入的他也理解姑姑的顧慮,只好順著姑姑的意思,等待剛買的保險生效後再去就醫。

癌症猶如未爆彈 親人連坐慌倒數
現實壓力巨大到讓他有時都忘記自己只是個學生。他努力打工,同時還要兼顧期末的第一次上台演出。「那段時間真的很痛苦,我一直在倒數,姑姑的保險還有幾天生效?我還有幾天要上台?」

最嚴重的時候,他根本是度秒如年「我變成在想:『今天還有幾小時?』」才20歲年紀的他,頭髮掉個不停,到皮膚科就診才知道自己是焦慮性掉髮。

終於,在他參與暑期偏鄉志工隊的期間,姑姑傳來確診為乳癌四期的訊息。他在滿天星斗的偏鄉小學操場打給姑姑,把憋了三個多月的不安與害怕一次大哭出來。

慶幸的是,確診後反而扭轉他與姑姑的盲目焦慮,姑姑開始化療後,同為基督徒的他倆,因教友介紹得知癌症希望基金會有租借假髮的服務項目。

回憶第一次與基金會接觸,小花覺得「台中的希望小站比較像一間咖啡店,這邊接洽很多乳癌患者的諮詢,相關資訊也很齊全,還有專人可以諮詢。」

幾次造訪後,社工師告訴姑姑,基金會有項「癌友家庭大專子女獎助學金」專案,開放癌症病友的子女憑大學成績單申請。大三下學期,已經借了兩年學貸的小花成功申請到這筆獎學金,雖非學費全額,仍不無小補。

大三那年,他參加了基金會為癌友大專子女舉辦的一日種子營活動。「現在回想,那其實有點像戲劇治療。」在那三十人的團體裡,講師帶動大家分享彼此在聽聞家人罹癌後的情緒反應。

涓滴支援 為癌友與家屬撐把傘
「那是我第一次,在不熟悉的環境表達這些事,但在那次分享後,我才發覺原來不是只有我的世界一直在下雨。」小花釋然地說。

在那一日的活動裡,除了團體諮商,也有藝術治療。「每人發一張圖,根據你從哪裡開始著色,分析你怎麼看待困境,快樂離你多遠或多近。」如今想起來,小花發現這與學校教的戲劇治療也有幾分原理相通。

升上大四前,基金會推出另一項李氏獎學金。「申請條件比較高,學期成績和操行成績要求85分以上,我要寫一份自傳,另外檢附家人罹癌過程,一學期要在基金會服務30小時。」他繼續說道:「但這是一筆實支實付的全額獎學金,對我來說真的是很釋放的一件事,終於可以不必再去想這學期或下學期的學費在哪裡!」

如今,姑姑經歷治療、轉移、再治療的醫療過程後,身體狀況已恢復如常。今年畢業的他,最希望自己能學以致用,把畢業製作的劇場式密室逃脫發展成事業。「想把我全部的時間放在喜愛的事物,不要中斷!」他的眼神訴說著,人生隨時都有無限可能。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