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5日/中央社/聯合新聞網】
65歲女性近幾週胃悶、食慾不振,就醫照胃鏡、超音波正常,但進一步檢查發現,胰臟有大腫瘤,且推估已存在5年。醫師提醒,胰臟癌早期幾無症狀,有家族史等高風險者應小心。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2016年國人10大癌症死因中,胰臟癌位居第8,其中胰臟癌死亡率為男性第8位,女性居第6位。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表示,胰臟位在後腹腔,是身體最中心、最深層的部位,加上位於胃的後方,容易與消化系統毛病混淆,胰臟癌發現時往往已屬中晚期,不易治療,也是醫學上最棘手的癌症之一。
沈彥君說,胰臟癌發生率雖男性高於女性,但女性患者近10年內成長快速。近日一名個案,65歲家庭主婦感覺胃悶、食慾不振至少3週,曾到大醫院照胃鏡、超音波,但都正常,不適症狀持續未獲改善。
家人擔心婦人狀況,安排健檢,想要找出不適的原因,結果經全身磁振造影(MRI)後發現,胃後方的胰臟有一處9公分大的腫瘤,幾乎取代整個胰臟的8成,腫瘤也已轉移到其他器官,醫師判斷已是胰臟癌四期。
沈彥君表示,胰臟的外觀細長,像一條魚橫躺在胃後方,分為胰頭、胰頸、胰體、胰尾四部分。若腫瘤位在胰臟頭部,容易阻塞總膽管致膽汁無法暢流到十二指腸,會有黃疸(皮膚和鞏膜變黃)、食慾不振等症狀。
若胰臟癌位在胰尾,在臨床診斷上更具難度,因為腫瘤幾乎不會造成症狀,會無聲無息進展,等到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或已轉移,可能才出現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部不適的情況。
沈彥君表示,這名婦人的腫瘤占據整個胰臟體部及尾部,推估腫瘤至少5年前就存在,由於疾病初期沒有症狀,除非有定期檢查胰臟,否則不易提早診斷。
沈彥君說,與胰臟癌相關的風險因素包括吸菸、肥胖、年齡增長、慢性胰臟炎、胰臟癌家族史、第二型糖尿病和特定基因疾病等,避免吸菸、飲酒,維持標準體重,有助降低胰臟癌風險。
除胰臟癌,沈彥君提醒,胰臟更常見的病灶是水泡(囊腫),胰臟囊腫多屬良性,但少部分囊腫有癌病變風險,仍須定期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