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蘋果日報/王銘崇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我還記得我最初診斷的第一個多發性骨髓瘤病人,他可說是見證了台灣骨髓瘤治療的進化歷程,前後加起來超過20年了。
這名病患當年來就醫時,正值壯年,卻因全身骨頭被侵蝕,痛到不能走動,連吃飯都無法自理,得靠兒子餵食;當時評估他的存活期只有一年,所幸施打化療後,症狀逐漸改善,恢復正常生活。
前前後後,這名患者復發多達5次,但都剛好出現新藥物可接續治療,得以及時控制病情。如今,他已經高齡70歲,依然是一尾活龍,從爬山到三跪九叩的朝聖、熬夜打麻將都不成問題。
多發性骨髓瘤是人體內漿細胞癌變造成的癌症。正常漿細胞的功能是製造抗體,罹患初期,患者會出現貧血、高血鈣、腎功能障礙、骨頭病變、感染的五大類症狀。也因臨床表現症狀多樣,患者會到不同科別就醫,有賴各科醫師警覺,才能及早確診治療。曾有患者洗腎洗了兩三年,直到貧血症狀也愈來愈嚴重,即使注射紅血球生成素都無法改善,這才發現其實是多發性骨髓瘤作祟。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60歲以上老年族群,但近十年來,年齡層開始出現下降趨勢,最年輕的病患甚至年僅18歲。目前造成發病的原因並不明確,但染色體有特殊變化的人,就可能是高風險族群,如去年來求診的一名男性病患,就是第17對染色體有缺失,年僅28歲就因劇烈背痛就醫,確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因為預後不佳,醫療團隊安排他接受幹細胞接續性移植,再搭配藥物鞏固治療,病情到目前都維持穩定,沒有復發。
除了年輕人有較高機會接受幹細胞移植,以延長穩定期外,多數老年患者還是以藥物控制病情為主。目前藥物分為免疫調節劑、蛋白酶抑制劑與單株抗體三大類,可互相搭配使用。但儘管治療處方多元,多發性骨髓瘤仍屬於無法痊癒的疾病,無論穩定期長短,八九不離十都會再次復發,建議患者還是得定期回診追蹤,並配合醫師指示,好好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