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北辰心理師】
台灣的冬天雖然沒有冷到要下雪,但濕度高,所以氣溫降低時體感溫度更低,加上又常常下雨,實在是很不舒服。很多病友在冬天的時候常常會問一個問題:「心理師,冬天的時候我就會心情特別低落耶!好像更不容易對疾病保持正向心態了,這樣是不是所謂的季節性憂鬱症啊?」。聽到這樣的問題,我總是會先看重病友們想要幫助自己的心意,除了注意身體之外,也很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所以才會去注意相關資料,這真的很棒。其實,所謂的「季節性情緒失調」比較容易發生在高緯度國家,冬天夏天的日落時間差異非常大,而日照時間的劇烈變化影響了生理心理機制,導致情緒低落嚴重到符合憂鬱症診斷時,才可能是伴隨季節性特徵的憂鬱症。
病友們在生病之後通常都會比較注意身體健康(無論是治療期間免疫力下降或是治療結束後的養生),到了冬天更是會小心感冒,以免發生相關的併發症。無論是不是季節性憂鬱症,在冬天比較不舒服的時候,我們該怎麼預防心理的感冒(憂鬱心情)呢?前一陣子,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的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院長—李玉嬋教授開始倡導「幸福心指標」:心理健康BMI,想要藉由大家耳熟能詳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用來判斷體重是否合乎標準的指標),推動大眾一起來注意心理健康BMI,病友和家屬們都值得好好檢視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BMI,包括:Befriend(人際支持親密感)、Mindfulness(情緒平穩掌握感)、Identity(自我價值意義感)。
Befriend(人際支持親密感):情緒低落時,能夠找個適合的人說一說,好好傾聽我們的心情,是非常有療癒效果的。要能夠在生活當中找到(或是培養)這樣的對象,首先就要注意我們的人際關係,在自己願意的範圍內,盡量維持日常人際互動,像是原本生活圈的同事/同學、朋友、親戚的見面或聚會…等,還有生病後新拓展的人際關係,例如參與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或其他癌症相關協會/基金會)的病友會活動、各區希望小站的課程和聚會…等,不但可以跟其他癌症病友/家屬互動,還能夠向專業的工作人員(護理師、社工師)尋求協助。如果有需要,還可以在本基金會與心理師預約會談,進一步幫助自己處理心理困擾。
Mindfulness(情緒平穩掌握感):正念減壓是最近相當熱門的身心鍛鍊活動,正念(mindfulness,或譯「內觀」、「靜觀」)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情緒平穩不是指沒有情緒,而是指覺察並且如實地接納自己的情緒,不因為發現自己的憂鬱、焦躁、害怕、生氣…等負向情緒而責怪自己,一個簡單的方法是嘗試專注地做一些簡單的練習,例如:關注自己的呼吸(呼吸靜觀,我們隨時都呼吸,但很少好好地覺察自己的呼吸)、專注地吃喝(飲食靜觀,不妨回想上一次吃飯時沒有划手機、看電視、跟人聊天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等。進階的方式可以參加本基金會舉辦的八週正念減壓團體以一窺究竟。
Identity(自我價值意義感):當人們越能夠看重自己,認同自己的價值或尋求意義感,將更能夠減少負向情緒和提升主觀幸福感。癌症的來襲往往不在我們生命的預期軌跡之內,常會強力震撼我們的內在世界,讓我們重新展開自我認同之旅,例如:為什麼這個病會發生在我身上?未來的我(工作與生活)要怎麼辦?我還能做我原本喜歡做的事情嗎?我依然是原來的我嗎?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是盡量在自己能夠接受的範圍內,維持一些「如常」,像是過去習慣的獨自的活動或與他人一起的社交活動;增加一些探索,踏出舒適圈探索新的可能性,這些都是生病後重新建構自我認同的好方法。
做而言不如起而行,讓我們一起來增加心理健康的BMI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