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HEHO健康/盧映慈】
說到健康檢查,猜猜哪個年齡的人最關注?其實就是36~50歲這個勞動力的主力層,一方面是正在賺錢、有能力為自己付出,一方面是照顧爸媽時,看到自己可能的未來,也能提早準備。今天,HEHO君就請6位家醫科醫師,談談他們怎麼建議國家的主力族群保障健康!
成人健檢、四癌篩檢
一聽到健康檢查,6位家醫科醫師都不約而同提到「成人健檢」、「四癌篩檢」的項目,成大醫院家醫科醫師、同時也是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的董事吳至行說,「政府願意提供這些資源,是因為這個是有實證、證明提早篩檢可以預防疾病的。」
成人健檢目前提供40歲~64歲的人,每3年可以免費做1次健檢,65歲以上則可以每年1次。服務內容雖然不像自費健檢這麼包羅萬象,卻也涵括了一般性的身體檢查,像是代謝症候群的的三高(血壓、血脂、血糖)、腰圍、BMI;還有抽血檢驗肝腎基本的指數功能、肝炎抗體篩檢、尿液檢查,同時還有諮詢服務。
四癌篩檢則包含45~69歲婦女,或是40~44歲、但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1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還有30歲以上婦女每3年1次的子宮頸抹片、50~74歲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30歲以上有嚼過檳榔(含已戒)、吸菸的人,或是18歲以上有嚼過檳榔、吸菸的原住民,每2年1次的口腔黏膜檢查。
吳至行說,這4項檢查,分別是檢查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口腔癌,而國內外都有研究證實可以透過檢查來早期發現腫瘤、甚至在癌前病變就可以處理,達到預防癌症的效果。
其他的健檢怎麼選?
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說,在這個年紀,最重要的是癌症的篩檢,「比如乳癌的部分會跟家族史有密切關係,雖然一般是建議45歲開始篩檢,但有家族史的可以越早越好。」亞東醫院家醫科醫師楊子弘就提到,年輕女性如果摸到有腫塊,可以儘快做乳房超音波,有家族史的人則在30歲以後就可以考慮定期超音波檢查。
洪暐傑也提醒,家族史是癌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像是大腸癌,如果有二等親內的親人得到大腸癌,最年輕的那個年齡減10歲,就是自己應該去做檢查的年紀。「比如你爺爺50歲得了大腸癌,你40歲就要去檢查,就是要『早疾病一步』,這樣才有預防的效果。」
萬芳醫院家醫科醫師林英欽則說,比起大家都關心的內視鏡,他更建議35~45歲可以做防癌篩檢,像是X光、相關的超音波、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等;因為腹部超音波可以檢查到肝膽胰脾腎,跟X光一起做可疾病做初步檢查,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當然就是預防發生率、死亡率都占國人前2名的肺癌。
而內視鏡,其實一般都不建議太早做大腸鏡,林英欽認為胃鏡可以在45歲開始做,大腸鏡可以等到50歲以上,大概都可以3~5年做一次。而楊子弘則認為,除非你是高危險因子,例如有胃食道逆流、胃潰瘍,或是平常生活習慣不好、作息不正常、常吃刺激性食物的人,胃鏡跟大腸鏡才需要這麼頻繁,否則5~10年做一次就可以了。
楊子弘也說,除了癌症篩檢之外,中年男性會開始有攝護腺的問題,也可以考慮做攝護腺的檢查;女性的話,可以開始關心骨質疏鬆的問題,如果骨折風險高、建議一定要做骨密度電腦斷層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