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罹癌是生命的轉彎 抗癌路上更坦然
【2019年2月13日/潘俊瑋口述/癌症希望基金整理】
「這種事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一定是醫生搞錯了吧!」震驚、錯愕,是許多癌友在得知自己罹癌後,常有的共同反應。諮商心理師潘俊瑋指出,根據實務觀察,大多數人得知自己罹癌後,可能有的悲傷反應四階段:癌友們可能好一段時間,都會在這四種階段的情緒之間來回擺盪,身旁親友的諒解與鼓勵,是癌友們在抗癌路上最重要的精神後盾。

罹癌後四個階段反應
潘俊瑋解釋,「不、滿、心、憂」,指的就是「不敢相信」、「滿腔怒火」、「心存盼望」、還有「憂鬱自責」。癌友「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得到癌症,覺得自己在作夢;怨自己過去為何沒有好好照顧身體健康、氣老天爺為什麼讓自己遭逢這樣的命運,癌友感受到「滿腔怒火」,任何事物都成了責怪的對象;生氣完了,癌友開始「心存盼望」,甚至期待透過折紙鶴、禱告、尋求宗教幫助、甚至民俗療法,讓腫瘤可以轉眼間消失無蹤;接著,也可能陷入「憂鬱自責」,甚至感到羞愧,不敢讓別人知道自己罹癌等等。

適當找尋協助 走出幽暗深谷
潘俊瑋指出,癌友面對突如其來的巨變,不理性的想法在所難免,且持續幾週甚至幾個月之久都有可能。癌友要走出這些負面情緒,沒有特效藥,除了可透過醫院或癌症希望基金會等社會福利機構,尋求社工師跟心理師等資源協助外,最重要的,還是親友的理解,陪伴在身邊,其中,又以配偶與子女的陪伴尤為重要,讓癌友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等到他們準備好了,就可以開始積極面對治療以及接下來的生活。

抗癌路上 專注當下
在過去,大眾對於癌症聞之色變,多認為這是不治之症,要是再聽到「癌症晚期」,更是覺得命不久矣。潘俊瑋強調,民眾必須跳脫刻板印象,隨著醫療進步,絕大多數癌症都可被視為慢性病的一種,「不是癌症就一定等於死亡,很多人都是被自己嚇死的。」面對癌症,建議可將其視為一種「生活型態不良症」,不要被癌症本身甚至是期別侷限,反而是專注於自己當下的身心狀況,活在當下,臨床也證實,心理真的會影響生理,把負面想法拋諸腦後,身體感受的疼痛與不適也會隨之減少。

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而對於家屬來說,潘俊瑋則提醒,「生病的人並不是沒有能力,不要有自己是『救世主』的心態,越是幫患者處理好所有的事情,反而更會削弱他們的能力跟意志。」家屬即使再擔心不捨,只要好好陪伴在患者身邊,鼓勵、支持他們,並把握機會,做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如此一來,即使到了分離時刻,也能將遺憾降到最低。

罹癌只是生命的轉彎
潘俊瑋鼓勵癌友,接納癌症成為生命的一部分,「一旦成為一部分,就不是生命的全部」,相信「罹癌只是生命的轉彎」,調整心理狀態後,重新審視這件事情所帶來的挑戰與啟發。而就算死亡在所難免,也是人生必經之路,「與其擔心死亡,不如活好現在,就是迎接死亡最好的作法」。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