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應補助經濟弱勢,部分負擔訂合理上限
【2021-01-18 /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王正旭】
許多癌友告訴我,他們很願意平時多繳一點保費,也願意在就醫時負擔一部分費用,但請健保必須正視癌友自費的困境。
不只癌友,去年9月中旬,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針對全國一般民眾電話調查,有63.5%的受訪者願意每個月多出100元的健保費,讓健保資源更充裕。
去年最後一天,衛福部長陳時中拍板,健保費率由4.69%提高至5.17%,月薪3萬元者,每月必須多繳保費44元。
開源、節流兩大措施並重
開源固然重要,節流措施也不可少,日前健保署提出部分負擔調整政策,包含調高藥品部分負擔上限、加收檢驗檢查部分負擔等措施,在癌症希望基金會的民調中,分別有61.3%及58.7%的民眾支持,也有77.2%的民眾願意平時看小病時多負擔一些費用,讓健保把資源放在重症的治療上。
許多專家對部分負擔政策有些許顧慮,相信主要原因是擔心加重民眾就醫負擔,所以我們建議,部分負擔必須設定合理的上限,並做好補助經濟弱勢者的配套措施,如此一來,便能讓開源與節流兩大措施並重。
健保給付創新藥品有落差
健保開辦迄今25年,提供基本而周全的疾病照顧,民眾滿意度歷年皆居高不下,但遺憾的是,基金會卻看到癌症病人等重症患者獲得照顧相對逐年遞減。
以我照顧癌症病人的經驗為例,往年健保給付的治療項目還算充裕,但這幾年健保給付創新藥品的速度或條件總是受限財務壓力,而與國際指引或臨床需求有一定的落差。我捨不得病人常為了拚最後一絲希望而耗盡家產甚至負債,很希望健保能給癌友更適切的照顧。
淘汰效果不如預期的項目
基金會所呼籲的,並不是所有新藥、新治療廣納健保給付,而是期待編列更多預算與人力來健全醫療科技評估機制,以嚴謹的證據支持有效新藥、新治療,可盡快納入健保給適合的病人使用。同時須善用再次評估的機制,以一定的規範或標準,淘汰效果不如預期的項目,確保健保資源用在刀口上。
享醫療品質 不會因病而窮
癌症希望基金會站在務實、理性的角度,支持健保適度開源節流,包括合理調整保費充足財源,以及重大傷病免部分負擔制度做因時制宜的調整,回歸部分負擔定率制,並設立經濟弱勢的配套措施。期盼政府勇於落實健保改革,開創下一個更公平、正義、有效率的健保新局,發揮社會保險精神,落實照顧重症患者及弱勢的初衷,讓民眾不會因病而窮,享有更好的醫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