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即便經過成功的切除手術或是腫瘤消融術,一輩子還是要定期追蹤,不會因為經過數年,癌症就不復發。臨床醫師坦言:「不擔心治療效果不好,比較擔心治療之後能不能抑制復發,或是早期就發現復發。」過往利用甲型胎兒蛋白(AFP)檢測有局限性,但這些未解的需求,ctDNA甲基化檢測可能會是個新的解方。
ctDNA甲基化也能判斷手術成功與否!運用於預後追蹤更精準
台大醫院和華聯生技合作運用ctDNA甲基化技術進行前驅性的臨床研究,針對30個做了肝癌消融術的病人,在術前、術後密集的抽血查驗甲基化相關指標,並且將這些指標做橫向、縱向分析。
台灣腫瘤消融醫學會黃凱文理事長說明:「看起來甲基化的指標很有潛力成為一個診斷工具,它在術後7天就會劇烈上升,術後30天劇烈下降到消失。」華聯生技甲基化計畫呂長益博士解釋道,因消融術後許多腫瘤碎片釋出,因此在術後一段時間甲基化指標會有個高峰,直到一個月後體內癌細胞逐漸消失,甲基化指數下降,呈現正相關的趨勢,但還是會有些患者不降反升,那臨床醫師參考這個結果,就要考慮手術沒有成功,需儘早開始投藥治療。
不怕手術不成功!擔憂肝癌復發不能早期發現
近幾年越來越多早、中期的肝癌患者會選擇腫瘤消融術,因為無創且有健保給付,因此普及率提高,但醫師也沒辦法說做了消融術後癌症就不復發。
復發與許多因子有關,包含患者是否有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肝臟本身的內部代謝狀況等。黃凱文坦言:「預防復發是終身一輩子,不會因為經過若干年,癌症就不會復發了,不管手術、消融都一樣,要隨時警惕病人並且做好預後追蹤。」
降低死亡率,肝癌早篩是關鍵!
以現今國健署、學會指引,監測罹患肝癌與否會利用「甲型胎兒蛋白」的抽血檢查,加上超音波的追蹤,一但有問題趕快做進一步高端檢查項目。黃凱文:「只是胎兒蛋白只有三分之二的敏感度,有些患者即使得了肝癌,甲型胎兒蛋白也不會有變化,抑或是甲型胎兒蛋白有變化,也不代表就是肝癌。」
為了解決醫學上這樣的困境,華聯生技研究人員在血液中發現「ctDNA甲基化」的獨家專利,可應用於肝癌早篩,來作為早期肝癌的檢查項目。
呂長益博士解釋:「 DNA甲基化在癌症發生很早期就會發生變異,而針對這些變異的DNA做早期檢測,就能比甲型胎兒蛋白更早查出是否有肝癌。」
呂長益進一步說明,台灣因為肝炎感染人口數多,原本甲基化技術是開發來早期偵測B型肝炎癌化使用,但後來發現應該有更多用途,因此我們針對不同的生物標記來做搭配,除了在早篩技術外,也將甲基化技術擴大至肝癌治療預後追蹤的臨床研究。
同樣是早篩抽血!ctDNA甲基化靈敏度更高,達84.2%
如同甲型胎兒蛋白檢測,DNA甲基化檢測方法也很簡單,抽血就能檢驗。呂長益博士強調:「抽血完後會離心取上層的血漿,只要非常微量的游離DNA就可以偵測出來,檢測靈敏度非常高。」
雖然檢查方式相同,但重要的是原理的差異,黃凱文醫師提到:「從研究中發現,DNA甲基化的診斷率比胎兒蛋白高,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原理不一樣,胎兒蛋白檢查有3-4成的人無法檢出,但這些族群在DNA甲基化中有70%-80%會出現變化。」等同於DNA甲基化可以補胎兒蛋白的不足,且靈敏度可達84.2%。
且醫界期望對於DNA甲基化運用的範圍不只如此,黃凱文提到:「DNA甲基化因為跟病人癌症癌化程度是相關的,期待甲基化檢測可以提供比胎兒蛋白更多的資訊,像是癌症惡性程度、癌症的期數。」甚至在藥物選擇,也期盼可以用DNA甲基化當作一個參考標的。
現今還需要更大範圍的臨床研究,但DNA甲基化檢測技術可能提供臨床上重大改變,「不管在病人預後、存活、使用花費的金錢、健保的給付,都會有更大的改善。」黃凱文這樣期許著。
參考資料:Am. J. Roentgenol. 1995; 164: 885-89
Gastroenterology 2018; 154: 1706-1718
Clinica Chimica Acta 2008; 395: 19-26
【轉載自Heho健康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