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鬼門關前走一遭? 精算師:不只健保、商保 還要補位
      「3年前我因為工作太過勞累免疫系統出了問題卻不自知,在飛往英國的飛機上昏迷,飛機落地大家才發現我還在睡,經機場醫療團隊評估後被救護車載往醫院送進加護病房」,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前總經理金肖雲,講起這段她口中「差點沒命」的過程還是餘悸猶存,而具有台灣精算師執照、美國精算師執照的她,待過保險公司、研發過保單,甚至後來進入以健全保險業發展為目標的保發中心工作,卻遲至快 50 歲時才買第一張保單,直說「我根本是錯誤的示範」。

        金肖雲解釋自己年輕時待在國外、加上工作保障足夠,所以一直沒有買保險,「還好50歲以前沒發生大問題」,否則數十年的曝險「空窗期」現在回想都覺得不可思議,身為專家、建議怎樣聰明買保險?金肖雲認為,台灣民眾對保險的認知和理解,大多都來自業務員,但多元的管道、主動的了解一定比單一或被動告知好,她發現台灣民眾很容易掉到細節裡團團轉,而在金融體系中大家也都說「保險是深水區」,足見保險的複雜度和難度確實非常不容易懂,所以金肖雲建議應該看人生大方向。

保險保的是「人生大事」  至少每 5 年檢視

       金肖雲強調,保險無非就是「生老病死」,生就是怕死太早、老就是怕活太久、病就是怕保障不足、死就是怕身後留給家人的照顧不夠,有了清楚的需求和觀念,要怎樣搭配意外險、儲蓄險、醫療險還是壽險,輪廓就非常清楚,否則就容易被業務員主導,不然就得有非常信任的專業業務員幫忙打理。此外金肖雲還建議,舉凡結婚、生子、退休、離婚等等,甚至小孩成年獨立,這些人生重要階段的轉變時刻,也都應該重新找來業務員共同檢視保單、評估調整的必要性,平常則是維持至少每 5 年重新審視保單的習慣。

       台灣儲蓄險佔率高達 97%,買保險無疑根本只是變相儲蓄,而高達85%保戶的實支實付保額在 50 萬元以下,醫療保障普遍不足,金肖雲表示,台灣早期因為投資管道有限、而且保單利率好,所以多數人把保險當作儲蓄的一種工具,再加上1995年台灣健保實施之後,台灣健保保障範圍廣、保費又相對低廉的特色使國人有了基本的醫療保障,種種因素都使商業保險無法發揮更大的社會功能,但金肖雲提醒,在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的雙重夾擊下,健保的壓力逐年激增,但健保無論開源或節流都是政治問題,在需要時間解決的情況下,民眾的理想解方應是「商保補位健保」,但現行反而是保險公司將理賠直接勾稽健保,商業保險「補位」健保不保障的範圍才能對台灣民眾做到最大的幫助。

       民眾想買也買不到這樣「補位健保」的保單,需求怎樣填補?金肖雲表示,早期保險公司65歲以上的保戶相對少,因此缺乏足夠高齡人口的理賠資料、間接也造成保險公司不敢推出相關的保險商品,但台灣健保是強制納保、而且醫療體系非常專業並且實施超過25年,健保資料庫非常具有代表性,只要能做好去識別化、就能提供給保險業作為精算保單的來源,不但可能開發出補位健保的保單,對於目前偏貴的保單也有調低的可能,甚至國際保險公司、其他國家的健保單位也都非常看好台灣健保資料庫,但健保署礙於隱私權的考量對於釋出資料庫一直保持謹慎的立場,所幸 2019 年金管會保險局與健保署已經展開專案,金肖雲強調,健保不只是「台灣之光」、更是全世界的寶藏,站在興利的角度、健保資料的「軟實力」不只能賺錢貼補健保、甚至幫助台灣在醫療大數據AI方面提升國際競爭力,成為下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健保資料庫、健康意識  執政者要有「毅力」推動

       金肖雲語重心長地說,如果台灣健保永續經營是全民共識,那台灣民眾就不應該過度站在個人立場上看健保開源節流問題;她以自身經歷為例,父親脊椎開刀後不配合復健、過世前 13 年都仰賴外傭照顧,但母親乳癌一期治療後完全改變生活型態,努力讓自己活得健康,現在已經跨過 3 個 5 年存活期;金肖雲強調,只有全民能有健康意識、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健保也才能從調高保費、減少給付的負面壓力中找到出口,不管是健保資料庫 的鬆綁、或是全民健康意識的抬頭,都需要更多的公眾溝通,這也是政府未來責無旁貸的努力方向,保險業近年努力推出的外溢保單也是從相同角度出發讓保戶活得更健康;金肖雲建議,以健保最燒錢的洗腎總額為例,若能試行一個小專案、結合慢性腎臟病的健保資料及保單設計,或許能為民眾、健保署、保險業三方找到未來的出路。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