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活用「補充包」擴大保障 創新保單鎖定健保外醫療

南山人壽商品精算暨數據管理資深副總經理陳維新受訪/癌症希望基金會整理

     『台灣的保險市場在亞洲顯得很特殊的一點是,大家很迷戀「終身險」、「有去有回」』,南山人壽商品精算暨數據管理資深副總經理陳維新一語道盡台灣人買保險的心態。早期高利率時代,整體投資環境對保險公司較有利,才有辦法提供既還本又有終身保障的商品,不過仍可發現當時多數終身癌症險或是重大疾病險理賠額度只落在50萬元左右,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新的治療方式多元,以現在癌症治療所需的醫療費用來看是有些不足的,可見民眾考量保費支出更甚於保障足不足夠。

低保費時沒買夠、現在買不起?聰明加碼這樣做
       陳維新強調,保險公司為了能在利率持續走低的不利環境下,仍盡可能提供保戶完整且與時俱進的醫療保障,使得保單會越來越貴,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民眾抱怨一百萬的癌症險可能得要年繳 3 萬元才買得到,而幾十年前保費僅一半或甚至更便宜的原因。從事保險商品開發工作超過二十多年的陳維新建議,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眾可以做的是不須迷信終身險最好,善用定期險或是特定的保單補足缺口,可讓自己的醫療保障更完整,也可以加強中壯年期的保障。

       標靶治療、基因檢測、免疫治療等等這些動輒花費數十萬至百萬以上的新型醫療,剛上市時健保尚未給付,極需要商業保險後援,但陳維新表示,很可惜保險公司早年的產品無法預測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較難有相對應的理賠項目,這不僅是保險公司需要跨越的門檻,也是不少民眾的痛點。所幸近年保險公司逐漸推出涵蓋「新型療法補充包」的保單,以「附加條款」的方式提供理賠給付,這樣的彈性設計能讓民眾應因不同的風險視個人的需求加保,未來將會是趨勢。

台灣保險生態特殊 外溢、周邊服務成未來保單趨勢
       民眾並非都有「新型療法補充包」概念,且層層補充下來可能也要花上不少錢,很多民眾抱怨在台灣買不到價位、保障都適合的醫療險,其他國家反而保單更彈性、多元,而且價格合宜,但陳維新認為保險市場牽涉的條件太複雜,產品的推出需考量包括健保制度、利率、政策框架等等因素,國際間各國國情不同難以直接比較。

       陳維新進一步說明,例如常被台灣人拿來比較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大政府」的概念,每個新加坡人有一個具儲蓄功能的醫療帳戶,再搭配政府的健保制度,小病都是自掏腰包或從醫療帳戶支出,大病才會用到健保資源;台灣健保制度舉世聞名,大小病都在其涵蓋範圍,難免有大健保、小商保的現象,但台灣的優勢在於監理制度相對嚴謹,採行很多國家沒有的「疾病定義的標準化」,其出發點就是為了保障消費者,不會因為同樣的病例而有不同的理賠標準,且當保險公司要將新的疾病納入保單設計範圍時,必須透過壽險公會去進行標準化及行政作業的過程,讓各家業者都能使用同一個標準,而使得保戶在理賠時能受益。總而言之,各國制度各有利弊雙面,難以放在同一個天平上比較。

       台灣面臨人口老化、平均壽命延長,又面臨少子化的雙重夾殺,醫療費用的壓力勢必增加。平均壽命延長,醫療費用將因此隨之提升,陳維新強調,自己都會跟年輕人說:「每個人至少要有三個帳戶,退休帳戶、醫療帳戶、長照帳戶,避免未來醫療及財務面的隱憂。更重要的是要顧好自己的健康,越來越多保險公司推出外溢保單,鼓勵保戶定期健檢、持續運動、及做癌症篩檢等健康行為,讓生活過不只得好、也過得更健康。」陳維新看好,未來商保除了財務補償,保險公司延伸觸角到「服務賦能」,將出院後會用到的專業看護、家事打掃等等,甚至術後內衣、輔具機器租借等等納入服務項目,不但能在保戶慌亂緊急的第一時間幫忙,而且透過保險公司協助也能獲得比較好的議價和條件,同時幫保戶照顧好身體和心理,讓保戶在生病時更安心、更有尊嚴。

       陳維新說,鼓勵健康預防、建立串聯的周邊服務是保戶的福音、更是未來趨勢,但風險的預測及管控是保險公司必須要面臨的重要課題,在嚴謹的監理制度下,保險公司能否找到研發創新保單的契機,同時又能兼顧消費者權益的平衡點,需要保險業者、政府部門、民眾觀念一起動起來,才有機會。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