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面對疫情衝擊 如何鍛煉「心理」肌耐力?

受訪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葉北辰 諮商心理師
整理/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

生命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悲傷與失落,尤其在國際新冠疫情詭譎不定的這幾年,每個人都可能遇到比過去更多的心理壓力。服務癌友多年的葉北辰心理師說,所有的情緒與反應都是正常的,當感到內心不安時,更要守住生活的規律,「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聯絡固有資源,相信支持力量一直都在
對於未知的病情與疫情,我們內心可能會有許多恐懼與擔心,此時在過去生命中曾支撐自己的力量就能發揮很好的支持,如家人、友人、同事等外在的社會支持,或是我們的內在力量:信仰、信念、價值觀、平日的興趣愛好等,都是重要的人際與心理資源,而專業醫護人員提供的知識與建議也能夠減少病人或民眾的不安。有時我們也會發現有相似經驗的陌生人對我們的影響反而更大,這時我們也可以尋找相關的病友團體、或與在生命中「同層樓」的人說話。

釋放內在壓力,有些話不需藏在心底
了解自己習慣的溝通模式,將情緒以不傷人的形式表達出來。
會感到痛苦通常是因為想到過去與未來,葉北辰建議找信任的人訴說、或在部落格或FB紀錄病情或心情,人的大腦會在編輯語言時重整思緒,幫助自己更認識自己的感受與狀態。有些人不習慣向他人表達,此時也可依照自己的習慣,如畫畫、聽音樂等平緩自己的心緒。若仍感覺惶恐不安,也可以做正念(mindfulness)的練習,呼吸時專注於身體的感受、吸氣長短、空氣的溫度與溼氣等,幫助讓自己平靜下來與當下的自己共處。

痛苦中萃取意義,練習活在當下
身體需要鍛鍊、心理也需要,面對生命中的改變與失落,需要學習接納與培養面對苦痛的能力。多數時刻,我們會認為「人生要照著規劃走」,當規劃因癌症或疫情被打亂而無法預測時,我們會感到焦慮與無助,此時試著理解事情的成因,在改變中學習「接納」,接納罹癌的不安與疫情造成的生活形態改變。減少與過去的比較和批評,練習欣賞過去與現在的不同,留意改變帶來的亮點與美好,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將逐漸找到應對的方法,並發現新的生命意義。

看更多希望會刊內容
訂閱會刊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