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3種「婦癌」早期難查覺 !邁入30的妳做這些檢查了嗎?
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中,「乳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及其他子宮癌」這三項專屬女性癌症都在名列當中。這 3 種癌症,都屬於沒什麼症狀,但沒有及早發現的話,預後不甚理想的癌症。醫師指出,如果能夠掌握些微症狀特徵,及早做檢查,還是有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乳癌有什麼症狀?
大部分乳癌初期沒有症狀,也不會疼痛,多半的乳癌症人都是在觸摸到乳房腫塊後才發現。建議如果有以下症狀,可以就醫進行檢查。

腫塊:雖然90 % 的乳房腫塊都是良性,但一般人無法判別。尤其如果已經能摸出來腫塊,幾乎都已經大於 2 公分。
分泌物:單側乳頭出現分泌物,特別是透明或帶血的分泌物就需要高度警覺。
皮膚變化、乳頭凹陷:皮膚出現凹陷或凸出,另外像是質地改變,如毛孔變大,或者變得堅硬、緊繃、顏色出現改變時,乳頭長久濕疹或潰爛等都是不正常的現象。如果腫瘤長在靠近乳頭的位置,使得乳頭向內牽引,而出現凹陷。
乳房不對稱:原本對稱的乳房在一段時間內,忽然出現一側或雙邊乳房大小改變,或者新發現乳房不對稱時,就應該提高警覺。

40歲以上女性就可以透過乳房X光檢查
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推薦、具醫學實證的乳癌篩檢工具是「乳房X光檢查」,可以有效提早發現及降低乳癌死亡率。

豐原醫院乳房外科醫師袁天民表示,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四癌篩檢,包括了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與口腔癌的篩檢工具。其中,乳房X光攝影檢查提供給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1次。

「子宮頸癌」早期症狀易混淆難查覺
根據2018年國人女性主要十大癌症死因統計,「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是女性癌症十大癌症死亡排名第七名。子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癌症發展伴隨徵兆也容易與其他婦女病混淆,如:分泌物過多、分泌物有異味或夾帶血絲、性交後出血或其他不明原因出血。

如果子宮頸癌侵犯到鄰近組織及骨盆腔壁神經,則會伴有坐骨神經痛、下腹痛、頻尿等症狀。上述各樣症狀,與女性私密處感染發炎症狀相似,如果沒有定期安排檢查,就容易被輕忽!

子宮頸癌源自於感染!預防、篩檢都有好方法
子宮頸癌形成主因是由於婦女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但通常感染狀態不是永久性,大多數不需特別治療,約有80%的感染者可在2年內自行痊癒。但如果持續感染,子宮頸細胞便會容易發生癌化。

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陳保仁表示:「性行為是最常見的傳染途徑,但HPV也可能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而感染;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 HPV的物品,包含公共浴池、溫泉、游泳池等場域也可能感染HPV。

預防子宮頸癌,最簡單的就是透過HPV疫苗,目前通過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疫苗有2價、4價和9價,皆可預防此高危險型別的HPV病毒。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葉筱芸提醒,有性經驗或30歲之後的女性,應定期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同時,加上適合的骨盆腔影像檢查(超音波、磁振造影),以因應子宮頸較上端的子宮頸癌是以抹片檢查較難偵測出的,甚至是更難以察覺的子宮癌和卵巢癌。

卵巢癌初期幾乎沒症狀!家族史女性可加入 2 健檢
卵巢癌是一種很特別的癌症,並非卵巢本身組織細胞發生癌變,主要是來自輸卵管和子宮內膜的細胞掉落至卵巢後癌化所致,所以,患者初期沒有臨床症狀,或是只有腹脹、腹痛、易飽足、頻尿或急尿等症狀,進一步追查原因才發現罹患卵巢癌。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吳銘芳表示,卵巢癌近35年間發生率逐年增加,成長超過2.5倍,而且死亡率極高,而且「晚期難治療」,過去20多年僅有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供選擇。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婦癌科醫師周宏學表示,雖然國外前瞻性研究顯示,篩檢對於防治卵巢癌的裨益不大,但如果是有家族史的女性,可以長期的篩檢習慣仍有助早期發現。可以使用骨盆腔超音波檢查,以及血液中癌症指數檢測等好方法,以助早期發現婦癌蹤跡和早期治療。

原文摘自 - Heho健康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