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找出肺癌作怪因子 精準KO無處逃!談EGFR基因家族

2021/11/19
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 夏德椿醫師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近幾年隨著標靶藥物及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的問世,肺癌的治療由個人化醫療時代,正式進入精準醫療時代,臨床醫師可依據腫瘤特性、大小以及生物標記,擬定最適切的治療計畫,病人可以有更好的預後。

肺癌已取代肝癌成為台灣「新國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夏德椿表示,肺癌連續12年蟬聯國人癌症死亡率首位,每年將近萬人死於肺癌,依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國人10大癌症中以肺癌發生率成長最多。

根據國健署統計,每年新診斷的肺癌超過15,000人,其中「肺腺癌」占70-80%,早期被確診病患僅約佔25-30%。夏德椿強調,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等到病患出現明顯不舒服求診時,通常已經是中晚期,存活率大幅降低。

過去晚期肺癌病患常因病況發展迅速,預後通常不佳,近幾年,治療藥物及分子生物學的進步,臨床醫師可以更精確瞭解每位肺癌病患的致癌機轉,進而能在各種標靶治療、化學治療與免疫治療等藥物之間,為每位病患選擇適切且個人化的治療處方,大幅提升了肺癌的治療效果。

夏德椿表示,在基因檢測尚未盛行的年代,肺癌因為治療藥物的進步,治療策略從傳統一體適用轉向個人化醫療,治療從過去亂槍打鳥治療時代,進入正中紅心的標靶治療年代,臨床醫師可依據病人「生物標誌」及「腫瘤特性」,給予相對應治療藥物,病人除了可以有更好的療效外,對於正常細胞的傷害也相對較小。

事實上,標靶藥物就是一種「精準醫療」,病患在確診為肺癌後,需先經過基因檢測,事先找出是否擁有特定的癌細胞基因,才能針對特定的基因,對症下藥。他說,肺腺癌治療趨勢策略會先區分基因突變的類型,再依基因突變類型選擇標靶藥物。

近幾年隨著「次世代基因定序」的問世,肺癌的治療朝向個人化的精準治療趨勢。精準醫療聚焦於病患基因是否有突變,依據基因的突變點量身訂做治療計畫,延長病人的生命。

國內肺腺癌較常見的基因突變是EGFR、KRAS、ALK等,其中又以「EGFR」基因突變最常見,肺腺癌病患約有55-60%帶有此基因。夏德椿表示,EGFR突變點最常發生在exon第18、19、20、21,其中又以exon19或21居多,約佔85-90%。

他強調,EGFR 突變點在exon19或21的病患,比起exon 20突變的病患來得幸運,因為目前第一到三代的標靶藥物都可以讓病患得到最佳的治療。國內針對EGFR基因突變標靶藥物有第一代的小分子標靶藥物Iressa(艾瑞莎)、Tarceva(得舒緩),以及第二代Giotrif(妥復克)、第三代的Tagrisso(泰格莎)。

過去「exon 20」突變沒有相對應的治療藥物,如今隨著醫學的進步,新一代標靶藥物的問世,為exon 20特定基因變異患者,帶來一線生機。2021年美國FDA核淮兩款EGFR exon 20突變標靶藥物,其中有一款藥物也已在國內核准上市。

夏德椿認為,次世代基因定序對晚期肺癌病患相當重要,透過基因檢測可為病患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治療藥物。肺腺癌若帶有EGFR、ALK、ROS1、BRAF、HER2、RET、MET、KRAS、NTRK等基因突變,已經有很好的標靶藥物可治療,不僅療效極佳,副作用也較少。

最後,他提醒民眾,若有肺癌家族史及抽菸高危險族群,應定期做健康檢查,以早期診斷並及早治療。若是發現疾病時屬於晚期,也不需太絕望,配合醫師積極接受必要的基因檢測,尋找最適合的標靶藥物,必能發揮最佳療效,重拾原有生活品質。


看更多【精準醫療】相關文章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