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肺癌罕見的MET基因變異,治療新突破
諮詢/台灣肺癌學會 柯皓文秘書長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肺癌多年來蟬聯國內十大癌症之首,難纏又棘手,其中肺癌罕見的 MET 基因變異,更為惡性,存活率不高,可以說是惡中之惡。日前國內剛通過治療 MET 基因變異的標靶藥物,為病人帶來一線生機。

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國內的肺癌患者約有 85% 是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又以肺腺癌居多。非小細胞肺癌已找到一些特定基因突變,比較重要生物標記有 EGFR 、ALK、ROS1、MET、KRAS、BRAF、RET、HER2 等。

台灣肺癌學會秘書長柯皓文表示,EGFR 也就是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是國內非小細胞肺癌最常見的基因病變。根據林口長庚醫院的統計,有高達 60% 的肺腺癌病人有 EGFR 基因突變。EGFR 、ROS1 等基因突變已有標靶藥物可治療,也看到不錯的反應。


罕見 MET 基因 治療受限預後差
至於 MET 基因突變雖然少見,但是比較具侵犯性,容易產生遠端轉移。病人被檢測到帶有這個基因突變時,至少都轉移到一個器官以上,像是腦部、肝臟等。

過去沒有 MET 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時,MET 基因突變的患者接受化療,平均存活率只有六到八個月;然而沒有 MET 基因突變的病人,存活率可達十一、十二個月。相較之下,有 MET 基因突變的預後差很多。

肺癌 MET 基因突變的患者年紀較大,一般肺癌的中位數是在 65 歲上下,有此基因突變的平均年齡約為七十五歲左右;女比男略多。

肺癌 MET 基因突變有四型,包括 MET 第 14 個外顯子基因突變,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約佔 3-4%;c-MET 基因放大約佔 3-5%;另外還有 c-MET 過度表達和 MET 融合基因。


新標靶藥物出現 給病人一線生機
柯皓文記得,一年多前,有一名快八十歲的伯伯罹患肺癌,進行基因檢測時同時發現具有 MET 第 14 個外顯子基因突變和不常見的 L861Q 突變。

當時國內還沒有 MET 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因此伯伯先接受健保給付的第一代 EGFR 標靶藥物治療,但是病情持續惡化。

伯伯原本想放棄治療,此時剛好已有 MET 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後來為伯伯申請恩慈療法,結果在雙標靶藥物治療下,病情慢慢獲得改善,到現在狀況還不錯。

美國及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去年和今年以快速通關的方式,陸續核准兩種 MET 標靶藥物上市。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最新指引,建議 MET 第 14 個外顯子基因突變病人可使用這類型標靶藥物。

柯皓文指出,MET 第 14 個外顯子基因突變標靶藥物的臨床實驗還在進行中,整體存活率報告尚未出爐,不過疾病無惡化存活時間有八到十一個月,因為臨床實驗還在進行中,他覺得突破二年以上應該很有機會。

柯皓文說,MET 基因突變雖然較惡性,不過目前還有多款藥物正在實驗中,相信未來將有更多武器可選擇,鼓勵新診斷病人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可能的基因突變,盡早對症下藥、提升治療療效,千萬不要放棄任何一線希望!


看更多【精準醫療】相關文章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