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吳教恩醫師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肺癌是奪走最多國人性命的「癌王」,不過,現在肺癌已經進入精準醫療時代,轉移性肺癌病人能透過基因檢測,找出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用最好武器與「癌王」作戰。即使使用標靶後出現抗藥物性,也不用舉白旗投降,再做一次基因檢測尋找治療利器,仍有戰勝癌症的機會。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吳教恩表示,目前肺癌治療是依據細胞型態、基因檢測跟免疫染色結果,選擇適合的治療藥物及方法,達到疾病控制的目的。
肺癌治療先分清楚細胞型態
肺癌因為細胞型態不同,治療也有所差異,因此首先要確定肺癌是哪一種細胞型態。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佔 97%。非小細胞肺癌又有肺腺癌、鱗狀上皮癌等,其中超過7成是肺腺癌。
第 1 期到第 3 期肺癌治療是以手術為主,加上放療、化療、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等輔助治療。第 4 期轉移性肺癌已經擴散,雖然無法手術,仍有機會找到好的藥物,做全身性的治療,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
基因檢測找出驅動基因 決定治療策略
吳教恩指出,接下來可以做基因檢測,尋找造成肺癌的突變基因,再去找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攻擊。另外,基因檢測還可以檢驗微衛星不穩定性或者腫瘤突變負荷量,帶有這兩個因子的病人,接受免疫治療的效果會非常好。
若是基因檢測未發現基因變異,可以做 PD-L1 染色,PD-L1 愈高免疫治療的效果愈好;PD-L1 較低免疫治療效果比較不理想,此時,可以採用免疫加上化療的合併治療,提高療效。
EGFR 是最常見的驅動基因突變
肺腺癌是驅動基因突變最高的細胞型態,有 3 分之 2 的病人有基因突變,尤其沒有抽菸的人更容易驗到驅動基因突變。常見的驅動基因突變有 EGFR、ALK、KRAS、MET、ROS1 等,其中超過一半的病人是 EGFR。
常見的驅動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大多有健保給付,其他較少見驅動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也陸續研發成功上市,有些藥物已經在申請健保給付,等到健保核准後,可以減輕病人的負擔。
轉移性肺癌出現抗藥物性 再做基因檢測找生機
具驅動基因突變的肺癌病人,在標靶藥物出現抗藥性後,心情都會相當沮喪,不知道是否要再做一次基因檢測。吳教恩表示,肺癌出現抗藥性、復發,代表原來的標靶藥物失效,癌細胞又產生另外一個基因突變,此時再做一次基因檢測可以知道是何種基因變異。
以最常見的 EGFR 突變來說,使用第一代、第二代標靶藥物後,有 5、6 成的人會產生 T790M 基因突變,此基因突變可以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若是沒有做基因檢測,無法使用標靶藥物,就只能回去打化療。
不過,這個時候要驗單一的 T790M 基因,還是做突變熱點基因、甚至全方位基因檢測呢?吳教恩認為,因為有一半的病人是 T790M 基因突變,驗出此基因,可以使用健保健付的標靶藥物,所以驗一個基因的 CP 值最高。
選擇檢測多種突變基因費用較高,假使沒有 T790M 基因突變,而是發現其他基因突變,屆時雖然使用自費的標靶藥物,但是否能負擔得起昂貴的藥物,也應該納入考量。
基因檢測不止做一次 最佳時機點提供最有利情報
有些病人檢驗出 EGFR 後,不知道是否要再做次世代基因定序。吳教恩認為,若已經有 EGFR,再做次世代基因定序目的是檢測有無其他基因突變,然而檢驗結果不會改變治療方向,因此不建議在此時檢驗。除非是要評估用藥後的預期效果,才需再做次世代基因定序,否則只是白花錢。次世代基因定序可以保留到吃藥出現抗藥性再做,以尋找第二、三線的治療藥物。
吳教恩表示,過去晚期肺癌病人做基因檢測,希望趕快找到好的藥物治療。現在第一到第三期的病人開刀後,也可以做基因檢測,目的是預測之後的復發率,例如:若是發現帶有 EGFR 突變,可以先使用標靶藥物來預防復發的機會。
基因檢測在肺癌治療上扮演重要角色,他也鼓勵病人應多和醫療團隊討論何時做基因檢測,才有機會發揮最大的效益,得到最佳的治療方法。
-
🎥 觀看完整醫師介紹影片:https://youtu.be/PWYujA6TwXo
-
感謝羅氏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