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名醫開講】掌握晚期肺癌治療關鍵 力抗癌王

諮詢/ 臺中榮民總醫院肺癌整合照護暨研究中心 曾政森主任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肺癌連霸43年十大死因癌症之首,是奪走最多國人性命的「癌王」。目前已進入精準醫療時代,治療前須先確認是哪一種肺癌,再擬定治療策略。以常見肺腺癌來說,EGFR基因突變使用最新的第三代標靶藥物,無疾病存活期可達18個月之久。出現抗藥性後,還可以繼續尋找其他藥物,一棒接一棒治療。肺癌病人只要掌握治療關鍵就可力抗「癌王」。


肺腺癌最多占7成 好發女性、未抽菸者

臺中榮總肺癌整合照護暨研究中心主任曾政森表示,肺癌是支氣管和肺部長出來的腫瘤,依細胞型態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又可分肺腺癌、鱗狀細胞、大細胞肺癌。國人的肺癌中有超過七成是肺腺癌。

肺腺癌好發於女性、未抽菸者,台灣女性抽菸比率低,女性肺癌病人有近九成是肺腺癌,男性也有近六成是肺腺癌,未抽菸者也要小心肺癌! 抽菸者比較容易罹患小細胞肺癌、鱗狀細胞癌。




找出肺癌種類 精準醫療抗癌

肺癌已經有很多藥物可以治療,每種類型的治療方法不同,首先要確定何種肺癌,決定治療方針,才能得到最好的療效。



曾政森說,晚期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治療是化療加免疫療法,或是再以放射治療輔助加強。晚期肺腺癌要先做基因檢測,有趨動基因變異可尋找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沒有趨動基因變異,可以做PD-L1染色,依表現量高低選擇免疫療法、化療或是再加上血管新生抑制劑等。鱗狀細胞肺癌也是依據PD-L1表現量高低決定免疫治療或化療等。



EGFR基因突變逾半 標靶藥物有5種

台灣晚期肺腺癌病人最常見的基因突變是EGFR,超過五成都是此基因突變,其他還有ALK、KRAS 、ROS1 、MET、 BRAF、 HER2 、RET 、NTRK等基因突變,上述9種基因突變都已有標靶藥物可以治療。



EGFR基因突變有5種標靶藥物可供選擇,第一代是艾瑞莎、得舒緩,有健保給付。第二代為妥復克、肺欣妥,有健保給付;肺欣妥要未腦轉移的病人才有健保給付。第三代是泰格莎,健保給付條件是:1、Exon19位點突變且合併腦部轉移病人的第一線治療。2、第一、二代標靶藥物治療後產生抗藥性,做為第二線治療。



晚期肺腺癌病人第一線使用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標靶藥物,平均無惡化存活期為10-14個月,之後會產生抗藥性,其中約一半的病人會出現T790M的基因突變,此時可以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無惡化存活期約10個月;沒有出現T790M的基因突變,可進行化療或尋求其他臨床實驗治療等。



第一線用藥如何選擇?療效、有無健保給付都要考量

第一線治療是否要選擇最新的第三代標靶藥物?曾政森指出,第三代標靶藥物對EGFR基因突變且有Exon19或Exon21位點突變的療效佳,平均無惡化存活期為18-19個月,比第一、二代久,但健保僅有條件給付。第一線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同樣會面臨抗藥性的困境,產生抗藥性之後,建議進行基因檢測再尋找其他可能的標靶藥物或是打化療等。



曾政森認為,晚期肺癌的存活期很重要,也要兼顧生活品質,因此選擇療效好的藥物外,同時要考慮副作用,像年紀大、體力差的病人是否能承受藥物副作用,或是藥物是否可以治療或預防腦轉移,以及醫療費用等都是考量的因素。


腦轉移令人聞之喪膽 標靶來對抗

肺腺癌病人最害怕的腦轉移,若是未經治療,存活期僅剩數月。過去的藥物很難穿越血腦屏障(B.B.B.),導致腦部的藥物濃度低,容易發生腦轉移。現在的標靶藥物是小分子藥物,血腦屏障穿透力比較好,可以有效控制或預防腦轉移。

曾政森說,第一、二代標靶藥物對腦部轉移反應率為五-七成,第三代的穿透力更好,反應率更佳。第三代標靶藥物減少或延遲腦轉移惡化的機會跟時間,比第一代標靶藥物好。



EGFR標靶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皮膚乾燥、皮疹、甲溝炎、嘴巴潰瘍、口腔發炎、腸胃道腹瀉、食慾下降、肝功能異常等,少數人會發生肺部發炎,有些藥物還會影響心臟功能,必須定期追蹤,有症狀應馬上跟醫護反應。



同場加映:
HOPE TV : 線上專家詳解|晚期肺癌治療關鍵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