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5日/癌症希望基金會】
有一天上診時,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醫師江博暉看見電腦掛號出現了久違的名字,是她,她應該已經不在人間了,怎麼回事?等到叫號到她時,進來一位阿伯,帶著女兒的遺願。
發病時,她才20多歲,青春正美好,腎細胞癌卻無情地長得滿滿一大片,雖然已有標靶治療藥物,當時她的情況卻不在健保給付的範圍,自費用藥又非常昂貴,吃不起,江博暉想到的辦法是把她收案進入標靶藥物新的臨床試驗。
治療後,她的病情有了起色,代價是皮膚起水泡等副作用,任職的賣場老闆以她手上水泡會不方便之類的理由把她辭退,她塗上藥膏載上手套,重新找工作。直到一年多之後,癌症惡化,這次,她沒有熬過。
父親整理女兒遺物時,發現她留在電腦檔案的一封信,原來女兒自知活不久,努力把握活著的每一天,看到醫師一直幫她尋求免費的藥物,不放棄任何機會,非常感動,交代父親代為當面致謝,於是父親在江博暉面前打開信。
有一群20歲上下的年輕人,就像這位女孩,可嘆上天作弄,在Xp11.2染色體上的基因易位,促成腎細胞癌。不過,一般來說,這種癌症的好發年齡層為50歲至70歲,以60多歲為主,危險因子可能與高血壓、抽菸、肥胖等飲食生活習慣有關。
腎細胞癌在台灣一年新增900餘例,從未登上國人十大癌症榜內,發生率也低於膀胱癌、腎盂上皮細胞癌、攝護腺癌等泌尿腫瘤。大多數病患看到血尿、摸到腫塊、疼痛時,已經晚期轉移,5年存活率不到1成。由於腎臟與肺臟之間橫隔膜的淋巴通道走向,腎細胞癌最容易轉移到肺,症狀是咳血。至於骨骼、腦部受到腎細胞侵犯,會造疼痛、癲癇等症狀。所幸,透過健康檢查或腸胃炎就醫,腹部超音波意外檢出早期腎細胞癌的個案有增加趨勢。
治療早期腎細胞癌,以手術為主,第一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江博暉強調,小型腫瘤在4公分以下,可採用腎臟局部切除手術,或是氬氦氣冷凍治療,腎臟功能保留較多、預後較佳。至於晚期轉移病患「能開刀就儘量開刀」,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免疫療法都因為療效有限或副作用難受,不容易存活超過1年,自從標靶藥物問世,延命療效勝出,又副作用較低,改寫用藥準則。
腎細胞癌涵括20至30種左右的病理分類,江博暉形容:「就像一個資料夾」統稱各種發生於腎實質的癌症,其中半數以上可區分為亮細胞癌,其他就是非亮細胞癌。標靶藥物分為兩類,第一類是TKI抑制劑,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阻斷養分供應腫瘤,主要針對亮細胞腎臟癌;另一類是mTOR抑制劑,可抑制腫瘤細胞分裂及血管增生。
針對亮細胞的TKI抑制劑,已列為晚期腎細胞癌的健保第一線用藥。當第一線標靶藥物失效時,健保給付患者改用第二線的標靶藥物mTOR抑制劑,繼續治療。
江博暉說明標靶藥物的副作用管理,當出現水腳長水泡的手足症狀、腹瀉、高血壓、血液抑制、甲狀腺低下等狀況時,可使用對應的藥膏、藥物,或是調整藥物劑量,幫助病患適應療程,即使生病,也能好好過日子。
「活著就有希望」這是重症病患內心最深刻的盼望,江博暉說,使用標靶藥物的存活期長達2、3年,也許就能撐到新藥新療法,帶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