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攝護腺癌術後 把握復健黃金期
【2016年8月11日/經濟日報/劉靜君】
根據國民健康署2000~2013年統計資料顯示,2013年全台增加4,801位攝護腺癌新個案,過去十年來已增加1.3倍新攝護腺癌人數,平均發生年齡維持在73歲左右,經泌尿科醫師調查,攝護腺癌切除後,病人在術後3個月有一半以上發生勃起功能障礙,長期追蹤,超過一半以上病患持續有勃起功能障礙。

目前國際性醫學學會治療勃起功能障礙,除了口服藥外,負壓助勃器同列為第一線治療。
國際間越來越多臨床文獻發表,攝護腺癌手術後出院或術後3個月盡早使用口服藥(低劑量每天吃)、負壓助勃器(不戴張力環,每天1次或2次,1次使用約5至10分鐘,1星期5天)單獨或合併使用做陰莖復健治療持續半年以上至1年,模擬正常時,每天夜間會自行陰莖勃起充血以增加血氧濃度,可讓一定程度的神經損壞修復,進而避免長時間陰莖缺氧發生海綿體纖維化及靜脈閉鎖機能失常,導致勃起功能障礙。

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暨臺北榮總泌尿部男性生殖科主任黃志賢醫師表示,不管任何類型的勃起功能障礙患者(舉弱男)其先前硬度等級是在第一級(蒟蒻)、第二級(去皮香蕉)或第三級(帶皮香蕉),都應主動尋求專業醫師的諮詢治療,仍有機會成為黃瓜般的第四級真硬漢。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發現負壓助勃器能藉由增加陰莖含氧量的作用機轉,可儘早用於攝護腺癌手術後患者做為陰莖復健用途,同時可預防術後傷口結痂導致陰莖縮短的臨床效果,有別於其他治療用藥。他呼籲舉弱男應主動尋求專業醫師諮詢與討論合適的治療方式,才是擁抱性福的不二法門。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