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肺癌治療新趨勢
【2019年7月26日/癌症希望基金會/劉惠敏】
在台灣,肺癌發生率高、死亡率居首。不過近年醫藥進步,大大提昇肺癌病友存活期,在新藥研發持續進展,肺癌治療將有更多的選擇。腫瘤科醫師鼓勵癌友,保持信心、持續治療。
 
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腫瘤內科部主治醫師林宗哲說,肺癌、肝癌兩者在發生率、死亡率都是「數一數二」,不過隨著肝癌的源頭、肝炎控制佳,可見的未來,肺癌仍持續是國人最大的威脅。
 
近年肺癌趨勢
 
肺癌的發生傳統上被認為與吸菸高度相關,不過近年愈來愈多肺癌病人為非吸菸者,除了少見的放射線污染等,空氣汙染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 。
 
台灣民眾健康意識提昇,更多早期的肺癌經由健康檢查、篩檢找出 。林宗哲說,肺癌醫組織學分類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後者佔約九成的肺癌人數,其中包括近年不少名人罹患的肺腺癌,以及鱗狀上皮癌等。
 
肺癌以腫瘤大小(T)、淋巴結(N)及遠端器官轉移(M)為分期依據,醫師則以腫瘤分期決定最適合的抗癌治療。第一、二期的早期肺癌治療目標是痊癒、方法是手術,第二期以上須輔助性化學治療。第三期局部嚴重期則必須接受放療、化療等整合治療,,第四期的晚期肺癌目標則是延長生命,治療方式則包括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
 
不少癌友問為什麼診斷為早期,還得要有輔助性化療,林宗哲說明,臨床可發現的腫瘤細胞遠大於 身體能自我痊癒的數量 ,因此輔助性化療目的在斬草除根、杜絕癌症復發可能。
 
 
肺癌治療新趨勢
 
林宗哲說,晚期癌症病人 近年來存活中位數已經大大提高 。晚期肺癌治療如今活過五年已不稀奇, 見證 肺癌藥物治療的進展。
 
  肺癌治療里程碑,大約可分為千禧年以前化學治療時代,治療內容包括現在還適用的白金類化療藥、以及各種化學治療藥物。2000年後進入標靶藥物時代、以最近開啟的免疫治療時代, ,讓肺癌的治療達成了長足的進展!
 
 
台灣約有6成肺腺癌病人為EGFR突變,目前基因檢測時間已經大幅縮短。EGFR抑制劑的副作用主要為肝功能、痘瘡、甲溝炎等 第一代到第三代的EGFR抑制劑腫瘤反應率常達七成以上,可說是非常有效的抗癌治療藥物。而醫藥界目前知曉的肺癌致癌基因,另外有ALK、ROS-1等。
 
  
免疫治療的出現又開啟了另一新典範,美國學者艾立森、日本學者本庶佑分別發現免疫(T)細胞的表面受體「CTL-4」,以及引起T細胞凋亡的受體「PD-1」,啟動了免疫反應的「煞車」機制,兩位學者因此榮獲諾貝爾獎,免疫藥物讓部分晚期黑色素瘤病人長期存活,最有名的見證便是美國前總統卡特。
 
林宗哲說,目前臨床研究可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加化療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提供了存活效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主要是解除癌細胞的煞車,讓免疫細胞活化並可有效消滅癌細胞。針對腫瘤高度表現PD-L1(≥ 5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免疫療法,存活期超越化療一倍多、長達30個月。
 
然而,目前台灣健保署甫開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給付,能參與的癌症病友人數有限。另外,與標靶藥物第3代EGFR抑制劑一樣,學理上,新藥進展讓晚期癌症病人屢見希望,甚至更進一步的讓晚期肺癌接近為慢性病,但新研發的藥物所費不貲,對大部分的癌友及家庭是沈重的負擔,林宗哲舉例說,這些新藥就「像是電影《我不是藥神》、一再上演」 。至於要如何改變台灣新藥上市、給付的現狀,讓更多癌友有選擇機會、或者未來可見晚期肺癌成為慢性病,需要多方的重視與介入。
 
電影《我不是藥神》
 
  中國賣座電影,改編自2002年真實事件「陸勇案」。印度神油店的老闆從印度走私代購仿製藥物,就是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基立克」。讓買不起昂貴原廠藥的白血病人可購買平價仿藥。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