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專欄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找問題不如找解決?病友和家屬自我幫助的新方法
【文/葉北辰 心理師】
很多時候面對生病或疾病衍生出來的心情(擔心、憂愁、煩躁…)或實際的生活困難(噁心、疼痛、疲憊…),病友和家屬都希望能夠找出原因,然後把原因處理掉,問題就不會發生,這是線性因果的思考方式,一般來說是很有效的問題解決步驟。但是生病的經驗告訴我們,很可能過一陣子好好的,忽然又開始擔心復發,或是治療過程中疼痛難耐或異常疲憊的狀況時好時壞。這樣變來變去的狀況,有時根本找不到原因,有時找原因卻翻出更多問題,真是傷腦筋。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簡稱SFBT)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方向,就是尋求解決之道,
我們可以問的是
「問題什麼時候不發生?比較不嚴重?面對起來的困難程度比較低?」

例如疼痛,如果疼痛的原因來自於腫瘤本身的影響(問題解決思維),目前正在治療中腫瘤還沒消,所以解決方法只好等腫瘤消失,或是先吃止痛藥。但是另一個方向的思考,就是什麼時候不會痛?或是沒有這麼痛?這樣思維會開拓不同的解決方式,可能是過去有效的成功經驗,也可能是靈機一動的新方法。當我問病友這些問題時,幾乎每個人都說「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耶!」,然後就會出現許多有創意的解決方法,例如:有病友就會說「好像追劇的時候比較不會感覺痛耶」、「我的孩子幫我揉一揉的時候疼痛比較能夠忍受」,有一次病友說「我睡著就不痛啦!可是現在痛起來睡不著」,我們就開始談什麼樣的狀況或環境他比較容易入睡,他說可能要燈光暗一點、舒服的抱枕、輕音樂,最好先洗個熱水澡…,沒想到光是這樣討論和想像的過程,就讓他覺得疼痛似乎減輕了一些。如果這些自助的方法再加上止痛藥,想必有加成的效果。

又例如:病友的心情鬱悶或擔心,如果要找原因:我擔心復發(除非有人保證不會復發,否則我無法不擔心),即使找到原因也無法處理。然而我們可以思考的是「什麼時候不擔心?或是擔心程度沒那麼高?甚至是就算擔心也不太影響生活?」例如:有的病友會說「找個好朋友抒發心情就會好一些」、「投入志工活動幫助其他病友,就會覺得擔心就擔心,自己還是過的很有意義」。

下次不管是什麼樣的身心狀況,都值得試試看「問題什麼時候不發生」的思維歐!

*本文原收錄於希望會刊90期*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