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專欄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照顧病人也要照顧自己
【文/葉北辰 心理師】
家屬在照顧病人時,往往因為太過關心病人而忽略自己,把病人的需求放到最大,卻忽略自己的需求,變成一種失衡的照顧關係,忘記自己也是活生生的人,會疲倦,要吃飯休息,有自己生活的其他面向要處理。比較適合的照顧關係應該是病人和照顧者能夠有好的傾聽與表達,同理地溝通,以共同合作的態度面對抗癌之路。所以,當家屬在照顧、陪伴病人的過程中,若覺得自己已經快要耗竭了,可以試試看下面的方法來幫助自己調適:
  • 以示範代替勸導:「希望病人快點好起來」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情,所以照顧者常會提供很多建議和勸告,例如張先生做化療不舒服,沒心情吃東西,張太太就很積極地要他多吃一點,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出營養美味的餐點,但是先生卻不一定想吃,張太太覺得有點挫折,焦急的心情也讓自己食不下嚥。會談的過程當中,諮商心理師提供張太太一個新的觀點「妳有沒有想過,吃不下的時候該怎麼幫助自己多吃一點呢?當妳找到方法,或許就可以用這個方法幫助先生多吃一點?」,當張太太開始想這個問題,才發現原來沒心情進食卻要逼自己吃是一件這麼困難的事,一來更能同理病人的難處,二來也開始「實驗」各種方法讓自己可以吃點東西,反而開啟了幫助病人進食的新的可能性。
  • 練習「我訊息」: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感受,而不是責怪別人或隱藏自己的內在狀態。以上述的張太太為例,她可能會說「我已經盡全力了,你怎麼不配合多吃一點!」,但其實張太太想要表達的是「看到你吃的很少,我覺得有點挫折,好像已經盡力準備了還是做的不夠好」。這樣的表達方式可以促進良性溝通,避免指責所引發的負向情緒。有些時候,讓病人知道家屬的內在狀態也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彼此體諒,形成合作的氛圍。
  • 表達自己的需求:照顧者也是人,會有身心狀態的起伏,有時候可以順利肩負照顧責任,也會有精神不濟或心情鬱悶等無力負擔的時刻,一味地忽略自己的需求並非長久之計,可是家屬們提出自己的需求時常會覺得不好意思,擔心讓病人覺得被拒絕。為了避免病人有被拋下的感覺,也讓他/她覺得自己有能力面對,照顧者們可以這樣說「因為什麼樣的狀況,我需要離開這邊去做哪些事情,大概會多久,什麼時候回來,我可以幫你做什麼準備,讓你可以度過這段時間?」,例如「因為我真的覺得身體很疲憊,想要出去散散心/運動/跟朋友聚會…等,我大概會離開半天,五點回來,這段時間我可以幫你準備些什麼,讓你可以在家待的舒服一點?」,提出自己的需求,不一定需要問對方好不好或可不可以,因為需求是自己決定的,不是對方決定的,但是家屬們可以詢問病人需要什麼樣的幫忙,讓病人自己決定需要什麼,避免幫病人決定他們「一定」需要自己的幫助或陪伴而不敢離開。
*本文原收錄於希望會刊85期*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