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專欄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抗癌路上,陪伴者有苦難說
【文/葉北辰 心理師】
「生病」這件事,對病人來說是一個重大壓力源,卻往往沒有注意到「生病」也會對病人的家屬(尤其是主要照顧者)帶來很大的壓力,有趣的是,家屬們本身也常常忽略這一點。事實上,主要照顧者面對癌症所感受到的壓力可能不亞於病人。因為在抗癌和養生資訊如此蓬勃的時代,好像什麼問題都可以有個方法去處理,這樣當然有一個正面的力量:只要努力就可以把問題解決,但家屬也容易衍生出一個迷思:因為努力就可以解決問題,所以出了什麼狀況就是我不夠努力。這類迷思包括:
「他吃不下東西或吃了以後不舒服是不是因為我做的不夠好?」
「他不舒服的時候我怎麼都幫不上忙,好自責」
「他心情不好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我有很強烈的無力感」
「雖然我也很累,但我還是必須打起精神來為他做些什麼」
「有的時候想要休息或是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知怎麼地就會有點罪惡感」
「我這麼關心你,為你付出這麼多努力,你卻不好好配合,我很生氣」

每次遇到這樣過度擔憂的家屬,我都會先問「你這麼照顧病人,那你有花一點心力照顧自己嗎?」大部分主要照顧者這才發現好像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盡一切努力去照顧病人,而不小心把自己的需求拋諸腦後,認為自己不可以喊累、不能鬆懈,簡直把自己當成機器人(沒有好好吃、沒有好好睡、也沒有好好休息)。我常聽到醫護人員安慰這樣的家屬「正因為病人需要你,所以你更要先好好照顧自己、穩定自己,如果你垮了,病人就跟著一起垮。」,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卻往往沒什麼效果,因為家屬們在理智上可以知道,情感上卻做不到。這時候要提醒病人家屬的一句話就是:「你越全能,他越失能」,白話一點來說,就是你做的越多,病人能做的就越少。

抗癌之路再怎麼艱辛,比賽選手依然是病人,照顧者只是一個輔助、支援的角色,可以在旁邊搖旗吶喊、送水遞毛巾、討論戰術和給建議,但是不可能代替他下去參加比賽!病人接受治療後,可能要住院、躺床,脫離原本屬於自己的生活模式,如果這個時候家屬表現地像個全能照顧者(像成人照顧幼兒那般),反而可能讓病人失去了在抗癌之路上自主性,也沒機會在病中練習自我照顧的能力,相信這不是家屬們所樂見的。
病人的照顧者要先肯定自己對病人的關心,或許病人現在的身體或心理情緒狀況不是很好,但是如果沒有你的這些努力,他的狀況應該只會更差。如果真的覺得很焦慮,無法讓自己少做一點,試著對自己說:「我越全能,他越失能」,你只要盡力做好啦啦隊或是教練的角色,其他的,就交給參賽選手吧!
*本文原收錄於希望會刊80期*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