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專欄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你不再孤單,我們攜手相伴
【文/葉北辰 心理師】
有一次我進病房的時候,看見一張病床旁邊圍了四支點滴架,原來其中一支是這一床病人自己的,另外三支是幾位也正在進行化療的病友們,推著點滴架過來「抬槓」,我當下第一個反應是「我好想幫你們拿個小桌子來泡茶,順便放些小點心喔!」,這幾個病友大姊們笑成一團,很得意地說「我們自己有準備點心啊!」原來她們這幾個姊妹們因為幾次住院化療進而互相認識,例如A跟B住過同一間病房,下次B跟C住同一間,A就來找B,剛好三個人也都聊的來,就會彼此認識。
 
另外,我也曾經在病房的交誼廳看過兩位病友正在下象棋,旁邊還有一位病友觀棋不語,嗯?這不是跟我平常經過公園時看到的景象很類似嗎?
 
這個經驗告訴我,醫院生活有的時候就像是社區生活一樣,而社交生活也是病人生活的一部份。生病前的家庭和人際關係佔了很大一部份,許多病友都跟我說過,家人的支持與朋友的聯繫,是他們生病過程中相當重要的力量。不過,罹癌之後會開啟一個新的社交生活面向:認識其他癌症病友。來源可能包括:住院的時候認識的「鄰居」、看門診時在候診區的座椅上隨口閒聊起來的人、參加醫院舉辦的病友活動、加入癌症相關協會或基金會的服務或活動,例如我就透過癌症希望基金會的志工活動,還有08i俱樂部(淋巴癌病友會)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心理學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人會藉由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來評價自己,進而影響自己的心情,例如跟比自己更聰明、好看、富有的人做比較,往往會覺得自己不夠好,而避免接觸這類訊息或接觸。然而在疾病和健康的主題上卻剛好相反,當癌症病人遇上了治療效果好,或身心適應更好的病友,會希望能夠多接觸或聽聽對方的經驗,並從中獲得希望感。
 
過去曾經有病人疑惑地問我:「心理師,那些參加病友活動或病友會的人看起來面對癌症都很開朗樂觀,我覺得自己沒有適應地那麼好,好像有點難參加她們的活動耶?」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不過「到底是樂觀開朗的人才去參加病友會?還是參加病友會以後更能夠面對生病?或者,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正向循環?」
你覺得呢?
*本文原收錄於希望會刊77期*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