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專欄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癌友生育議題應尋求專業諮商
【文/葉北辰 心理師】
隨著醫療越來越進步,癌症的治癒率已經明顯比過去提升,治癒者越來越多,也活得更好更久。所以對於癌症治療的關注,也逐漸從「聚焦於存活率」邁向「關心病友們在治療結束後的生活品質」。例如過去癌症病友或家屬想的是「連命都不知道有沒有了,還想什麼未來生小孩,先把命救起來吧!」現在保存生育能力或養育孩子的主題則越來越被重視。
 
罹癌後仍可擁有下一代
一位男性病友15年前在美國求學期間診斷出淋巴癌,當時美國的癌症醫療標準建議之一就是保存精子。後來這位病友結婚後返臺,經過多年嘗試都還沒有小孩,去檢查才發現他的治療明顯地影響了生育能力,想到在美國保存的精子會是一線希望,就費盡千辛萬苦把保存在美國的精子空運回台,去年如願生女。另一例子,也是一位淋巴癌的女性病友,在治療結束後一段時間,跟一般人一樣,沒有事先計畫也沒有特別避孕,就自然受孕產下一子,這些故事都讓我們看到,病友們經過治療之後,都還是有機會和正常人一樣,生育小孩為人父母。
 
然而,年輕或尚處育齡的癌症病友在聊到生育相關議題時,或多或少還是會受到癌症的影響,例如:「我還保有生育(殖)能力嗎?為什麼之前都沒有人跟我談過這個問題?」某位年輕的男性病友診斷癌症之後就立即開始化療,他原本的化療對生育的影響不大,所以醫生並沒有建議保存精子。但是他化療結束後沒多久就復發,再次接受多次化療,後來他需要接受會影響生育的高劑量化療,醫生表示可以嘗試保存精子,但經過多次化療後精子的品質可能已經不良,再加上對於疾病的焦慮,讓他並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後來就直接去做高劑量化療,也就錯過了保存精子的時機。但是若有機會在初診斷或第一次化療前,就有專業人員跟他討論過這些問題,有沒有機會改變這樣的結果?
 
多諮詢專業+充分溝通
    「就算可以生,但是做過化療之後會不會影響精子/卵子?會不會造成我的小孩有問題?」另外一種狀況是:化療之後病友們依然保有生育能力,但是擔心化療對自己的精子或卵子有不好的影響。更進一步地,若病友們曾經保存精子/卵子,但是癌症治療後依然保有生育能力,這時就陷入另一種兩難──到底是要用之前保留的精子/卵子進行人工受孕?還是要用目前的生育能力自然受孕?這樣的矛盾心情,除了諮詢醫師的專業意見,夫妻雙方也需要充分的溝通討論。
 
    「我們適合生/養小孩嗎?」有些病友會想得更多更遠,一種是基於自己生病想到遺傳基因的問題,擔心自己的癌症會不會遺傳給孩子?另一種則是很多癌友都曾擔心過的復發問題,考慮到生養小孩,「復發」議題就變得更多元化,除了自己的生命,還會考量「萬一復發,不能照顧孩子或陪孩子長大怎麼辦?」。前者可以尋求醫療專業的協助,國外甚至有特別針對癌症病友的基因遺傳諮詢;後者擔心復發影響孩子的議題,除了醫學評估復發的可能性之外,則更接近一種生命或哲學議題,或許可以找專業人員(如心理師或社工)談一談,試著釐清自己的觀點再做決定。
 
另外,在性別差異上,孕育新生兒的是母體,所以女性病友可能額外的擔心是「我適合懷孕(生小孩)嗎?」,懷孕除了消耗母親的體力之外,還有許多賀爾蒙的影響,這些可能都會與婦科癌症有交互作用。「懷孕會增加癌症的風險嗎?」是一個常被問到的問題,甚至也有新聞曾經談過母親在孕期診斷出癌症,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生育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上述的這些問題都不容易解決,無論病友、家屬或醫事人員,要能夠先體認到這些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價值觀、年齡、疾病或醫療狀況都不一樣,不可能有一套SOP來處理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召開家庭會議進行討論,而討論時也不是要馬上做出決定,而是要讓參與討論的人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才有機會更進一步地找出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

*本文原收錄於希望會刊76期*​​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