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專欄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中醫肝腎齊力,雙效合一來抗病
【文/鄒瑋倫 中醫師】

大家在一般生活中,常常聽到中醫師在說要保肝保腎,過敏氣喘也說腎不好,太晚睡體力差也說傷肝傷腎,不孕症也說腎氣虛,好像很多小病大病,都要扯到強肝護腎,甚至國寶老中醫上電視分享養生祕方,都是以如何補腎為號召。
事實上,中醫的肝腎跟西醫的肝臟,腎臟略有不同,甚至來說,功能真的差了很多。中醫的肝,除了包括肝臟,還涵蓋了情緒系統、血液轉化、壓力平衡紓壓調控。中醫的腎,除了左右兩顆腎臟,還包括內分泌系統、抗衰老機制、免疫力。

從黃帝內經開始,對五臟六腑做了很多解釋,也因為最近養生風潮興起,有些亞健康體質的人開始做預防性保養,已患病但漸漸痊愈的病人,發覺自我保健的重要,肝腎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解釋肝腎之前,我們來作個自我小檢測,當肝腎若是開始有異狀,我們人體會有哪些表現症狀呢?
脾氣變得火爆,一直覺得要大口呼吸才有充足氧氣,說話變得急促,一句話第一個字氣很旺,最後一個字完全氣音,虎頭蛇尾。

手腳溫度還好,身體慢慢怕冷畏寒,腰膝鬆軟酸痛,足跟發痛。
背肉變厚,頸厚肉變厚,身體上紅點點痣越來越多。
夜間頻尿二到三次,甚至有些更年期後的婦女更高達五次以上。
眼睛靈動性變差,越來越死魚眼,甚至乾澀。
性慾淡漠,性能力也下降。
白頭髮長出很快,染髮已經撐不到三個月以上。

頭暈耳鳴發生率很高,甚至天天發生,已經導致頭暈耳鳴,合併頭暈倦怠,耳鳴聽力下降。
指甲健康圈變少,甚至指甲上的豎形紋變多,或指甲上凹凹凸凸。
開始睡眠品質變差,雖然倦怠勞損,入眠時間變長,又容易被驚醒,甚至失眠。有上述症狀,已經顯示開始要保養肝腎了。

究竟肝腎的重要性如何?肝腎的精氣神血充足,就是年輕活力不病,即使有病,也會因為治療而快速修復,若是肝腎氣血不夠,衰老、疲憊、氣色面容枯槁,健忘記憶力差、全身無力酸痛,老化就會來到。
介紹一些小方法來簡單保養,在術後,化療前後,都可保養肝腎:
調體肝腎可壯筋骨,變成績優骨: 
中醫強調「肝主筋,腎主骨」,不管骨質疏鬆,全身酸痛,退化性關節炎,我們藉由規律運動,曬太陽合成骨本,還可用杜仲、桑寄生、續斷、優格、沙丁魚、莧菜、豆腐、紫菜、洋蔥,攝取鈣質含量高一點的食物。
另外,海帶、貝類、海參、黑白木耳、或是市售膠原蛋白,對除了鈣質以外,軟骨的補充和不易退化,也是必要的。
調理肝腎可解除病痛,疼痛飛走不藥而癒:年輕時,腎氣充足比較不會得病,即便生病不吃藥也會好,就算吃藥,也是隨便吃個一兩包就好。隨著退化老化,每天都沒病也精神不濟,天天呵欠,生病吃藥不一定會好,總是要看個好幾次才有效。
我們可以打個比方,每天買很多高檔食材,但是用個非常兩光的老電鍋,再怎麼煮也不好吃,高檔食材就像是高價的藥物或健康食品,兩光老電鍋就是自己身體,如何把身體進化成一台厲害的蒸煮烤微波功能強的水波爐,那麼食材怎樣都美味。

按摩「湧泉穴」是疏通氣血,溫暖經絡止痛的好穴道,「湧泉穴」在足心人字紋正中,左右足各一穴,可以用高爾夫球或小皮球,坐在椅子上,重心稍微下放到腿上,感受湧泉穴下壓的力量和球體的拮抗相對作用力,前後滾動球,左右腳各100下。對於紓調肝腎是很有效的。

按摩「太谿穴」是明顯提高腎經功能,滋陰補腎的強壯穴道,「太谿穴」在足內踝側,很容易找穴,內踝後端跟腳後跟大筋中的凹陷處,用手指指結按摩會有酸痛脹感,也是所謂中醫補陽補氣的大穴道。
現代人很多因過勞過虛都有足跟痛,按摩太谿穴就如同把舊的濁氣、舊的髒血、老舊廢棄代謝不掉的東西快速沖散帶走,不通則痛,然後,新的好的血,及新鮮的營養物質帶進來,自然通則不痛。
中醫從古至今,一直強調肝腎同源,男生四十八歲,女生四十二歲後,肝腎氣就開始虛弱衰老,更何況現代人嚴重提早衰老的年齡層越來越低,不管生病與否,強肝補腎,眼亮耳聰,筋骨強健有力,精神不疲,臉色飽滿紅亮,女不生斑,男不落髮,這才是肝腎保養,所以不要再說中醫師只會治腎虧了。

本文原收錄於希望會刊79期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