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專欄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關鍵字
類別 希望諮心 希望脈診 希望律動 希望飲食
希望脈診痛痛飛走了 【文/鄒瑋倫中醫師】為什麼在醫院裡,有內科醫生,外科醫生,家醫科,放射科,甚至有骨科,神經內科會開止痛藥、打止痛消炎針或吃些類固醇,又為甚麼要設疼痛專科?原因是,若一般人沒什麼病痛,但又這裡疼、那裡痛,不僅會造成憂鬱症,甚至會引發致癌物質。當癌友面臨放療,化療,開刀後疼痛,若不止痛,不僅生活品質下降,對生命的危害也大。所以中醫對癌症的疼痛治療,以居家為主,在醫院裡,有專業西醫團..詳全文
希望諮心癌友生育議題應尋求專業諮商 【文/葉北辰 心理師】隨著醫療越來越進步,癌症的治癒率已經明顯比過去提升,治癒者越來越多,也活得更好更久。所以對於癌症治療的關注,也逐漸從「聚焦於存活率」邁向「關心病友們在治療結束後的生活品質」。例如過去癌症病友或家屬想的是「連命都不知道有沒有了,還想什麼未來生小孩,先把命救起來吧!」現在保存生育能力或養育孩子的主題則越來越被重視。 罹癌後仍可擁有下一代一位男性病友1..詳全文
希望飲食玫瑰之友的營養支持 【文/楊惠玫特約營養師】部分大腸癌病友在進行腸道及肛門切除手術後,必須在體表建造一個與腸道相通的切口(人工肛門),使體內廢物得以順利排出。雖然人工肛門的裝置解決了病友排除糞便的問題,但畢竟仍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能完全控制排便的過程,因此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衛教方針讓病友學習處理排便問題。   本文將從保健的角度,協助裝置人工肛門的病友選用合適的飲食,避免..詳全文
希望脈診暖意護身過冬 來個All In One 【文/鄒瑋倫 中醫師】黃帝內經這幾年儼然成為養身療癒新書,幾千年前老祖宗的智慧,在這麼多年之後,當成健康聖經,包山包海,只要中醫師說「黃帝內經…..」,聽者、病人或觀眾就買單。事實上,中醫養生不是這樣的,中醫養生除了按照時間四季春夏秋冬來保養,另外就是按照地區地域,北方南方海島沙漠,按照人的年紀體質,順時順身,來做到個體舒暢,人體保健修復功能的療癒。 所..詳全文
希望脈診食色性也 【文/鄒瑋倫 中醫師】孟子幾千年前就告訴大家「食色性也」。過去我們都認為這是孟子說的,事實上是孟子朋友,告子說的。當告子跟孟子辯論時,告子說,人天性不善良,食慾和性慾才是人的本性。此外,食色性也,用在養生食療強身治病,也是超級好用的。我把它解釋為:吃東西,就是要注意食物顏色的搭配選擇,還有各個季節食物的屬性,這就是食色性也。台灣的秋天很長也複雜,又熱又冷,每天早晚跟中午溫差開始..詳全文
希望脈診夏日不嚇,輕鬆涼爽一下 【文/鄒瑋倫中醫師】只要來看中醫,好像大家都都有一個疑問,就是:我在吃中藥,到底可不可以吃冰?我的中醫師都說不可以吃冰,水果也是寒涼食物,都不可碰,那夏天怎麼辦?這要從二方面來討論:一、看時間、地點,吃冰、吃水果:現在是夏日,溫度動輒35度攝氏以上,像我每天八點出門,溫度計就是32度一大早。甚至有些氣象專家提出,不是只有天寒地凍低溫時才有體感溫度,炎熱酷夏,台灣的攝氏35度,相..詳全文
希望諮心你怎麼看待癌症,癌症就怎麼影響你 【文/葉北辰 心理師】最近在台灣關於癌症病人或家屬的心理社會服務上,開始逐漸推廣一種心理治療學派叫做認知行為治療(CBT,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雖然不是每個病友或家屬都需要諮商或心理治療,但我們還是可以試著瞭解一下CBT的概念,看看這個概念在我們的抗癌之路能夠有什麼效果。簡單來說,認知行為治療的主要概念就是在強調一個人的想法(認知)、感覺(情緒..詳全文
希望諮心關於癌症的自殺迷思 【文/葉北辰 心理師】前一陣子的新聞,臺大公衛學院及研究團隊運用全國癌症登記檔案資料庫加上全國死亡統計資料庫中的自殺身亡資料,想要了解癌症病人的自殺率。研究顯示,在1985至2009年間,整體而言,癌症病人自殺身亡風險是一般人口的2.47倍。更細部來區分,男性病友的自殺身亡風險高於女性,中壯年病友(45-64歲)的自殺風險高於其他年齡,預後較差的病友自殺身亡率也相對較高(癌症較..詳全文
希望諮心生病之後我沒心情搞這些?避免陷入「沒心情」的惡性循環 【文/葉北辰 心理師】美國的國家全面癌症網絡(NCCN)建議使用單張衛教問卷—困擾溫度計(DT)做為協助癌症病人瞭解自己身心狀況的工具,也可藉此做為病人與醫療團隊溝通的橋樑。這個DT問卷是先請病人評估過去一週自己的困擾程度,從無困擾(0分)到非常困擾(10分),然後在根據問題檢核表,勾選出讓自己困擾的實際問題、家庭問題、情緒問題、靈性或宗教問題或身體問題。其中,癌症..詳全文
希望諮心放下壓力過好年 【文/葉北辰 心理師】過年總被認為是一件開心的事,但是說也奇怪,對許多人來說,過年是個既開心又倍感壓力的日子!過年的壓力是怎麼來的呢?心理學家認為「人們面對特定的外在或內在要求,感到有負擔,覺得自己的能力或資源和這些要求有差距時,就會產生壓力」,這些特定的內外在要求可以通稱為「壓力源」。而對病友或家屬來說,「生病」這件事情也在這些壓力源上帶來額外的負擔。以下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壓..詳全文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