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關鍵字
類別 子宮內膜癌 友善就業 多發性骨髓瘤 骨肉瘤 腎臟癌 飲食 新冠肺炎 腦瘤 精準醫療 鼻咽癌 頭頸癌 癌症保險 癌症新藥普及 癌症照護 喉癌 癌症防治 大腸癌 肺癌 膀胱癌 肝癌 乳癌 卵巢癌 淋巴癌 口腔癌 攝護腺癌 胃癌 甲狀腺癌 皮膚癌 食道癌 胰臟癌 子宮頸癌 血癌 神經內分泌腫瘤 其他
癌症照護癌症止痛藥副作用很嚴重? 照醫師指示免緊張 【2018年9月1日/林至芃醫師口述/癌症希望金會整理】免於癌症疼痛是每位病友的權利,疼痛治療是對這種權利的尊重。疼痛治療的目標在於消除疼痛,提昇生活品質,使病友不受疼痛所苦,能覺得有活力、睡好、與親友家人保持良好互動、維持良好食慾,免於憂鬱焦慮。 醫師必須經過詳細的疼痛評估及瞭解個人疼痛經驗,才能針對不同因素所導致的疼痛進行有效且確切的治療。台大醫院麻醉部疼痛科科主..詳全文
乳癌小丸子作者癌逝 醫師:乳癌是一輩子都要防範的癌症 【2018年8月27日/聯合報/記者魏忻忻】知名漫畫「櫻桃小丸子」作者櫻桃子今天驚傳因乳癌過世,享年53歳,由於她不曾對外公開過病情,突如其來的逝世消息讓粉絲震驚。乳癌是國內最重要的女性癌症之一,根據衛福部公106年度十大癌症死因,因乳癌死亡人數增加最多,達201人。對於櫻桃子年僅53歲就死於乳癌,台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昨天指出,年齡並非評估癌症預後的絕對因素,臨..詳全文
腦瘤半夜抓狂誤認中邪 原來是腦瘤在搞鬼 【2018年8月30日/中廣新聞/龐清廉】嘉義地區一名劉姓男子半夜出現抓狂、抽搐、咬舌等疑似癲癇症狀,甚至昏睡三天三夜,妻子以為丈夫中邪,還在家中擺設神壇做法,最後送醫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腦膜腫瘤在作祟。術後病患復原狀況良好,彷如噩夢初醒,如獲新生。 65歲的劉姓男子日前在工作中突然發生反應呆滯、身體軟弱無力等疑似中風的症狀,經同事協助送醫,進行各項抽血檢查診治後,卻都..詳全文
胰臟癌胰臟癌無法手術怎麼辦? 化療開路爭取「胰腺」希望 【2018年7月1日/癌症希望基金會/宋詠娟醫師】胰臟癌常常會讓人聞之色變,許多人一聽到自己罹癌,而且又是預後不好的胰臟癌,第一時間就絕望、放棄了,但其實胰臟癌只要好好跟著醫師的建議,還是有「胰腺」希望的!國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宋詠娟主任說明,胰臟癌的治療基本可以分為兩大方向,手術與藥物治療,在藥物方面又以化療最為重要。化療依據不同的治療時期,可以分為手術前的新輔助治療、手術後..詳全文
癌症照護夏季養心動一動,腳麻手痺說掰掰 【2018年癌症希望基金會/六月希望會刊/鄒瑋倫醫師】中醫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陽是用來推動,溫煦,活力旺盛,興奮肌肉神經,在春夏季,配合四季不同變化,也就是說,若是在夏天多吃補湯人參雞,秋冬一直衝浪健身消耗體力是不對時令變化,是不應該的。春夏天不用再多調補,務必要開始用自己的身體,走出戶外,健身強健體魄,讓活動量比秋冬相對增加,這就是最佳補身體的方式。但是在身體方面,還是要..詳全文
多發性骨髓瘤老人頭暈、疲勞、骨疼就是慢性病 ? 多發性骨髓瘤埋隱憂! 【2018年7月12日/癌症希望基金會】有鑑台灣高齡人口逐年增加,好發在65-70歲的多發性骨髓瘤病友卻常因症狀與慢性病相似不僅易延誤治療,癌症所帶來的貧血、疼痛、行動不便更會讓病友因生活品質的降低、社交的隔離而有焦慮、憂鬱,甚至失去求生的欲望!但隨著醫療的進步,癌症≠絕症,故為助病友積極治療,癌症希望基金會除了與台大醫院血液科公布首次「多發性骨髓瘤癌友及家屬癌後生活需求..詳全文
子宮內膜癌天天油膩外食、月經不規則 竟是子宮內膜癌 【2018年5月13日/聯合晚報】年剛過40歲的粉領族莫莫,因為工作早出晚歸,難以自己料理三餐,總是外食。經常吃到油膩便當、漢堡、酥炸排骨或雞腿,晚上下班也不忌諱買份鹽酥雞、麻辣燙作為宵夜,漸漸地,腰圍與體重慢慢上升,近月甚至暴增5至6公斤。莫莫原本不以為意,但近月發現經期不太規則,經期才全部結束不久又突然出血,赴婦產科進行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已有一定厚度,確診為子宮內膜癌..詳全文
癌症照護關於疼痛二三事 【希望會刊/葉北辰心理師】講到癌症疼痛,第一個印象應該是醫護人員拿著疼痛量表問「如果0到10分,10分是非常痛,0分是完全不痛,你現在的痛是幾分?」,或是「可不可以形容一下你的痛?是銳利的痛還是鈍痛?絞痛?刺痛?酸痛?悶痛?」。被問到這些問題時,如果沒有足夠的經驗或仔細地思考,還真是不容易回答。然而,病友們有些時候可以鎮定地回答這些問題,有些時候卻完全無法回應,這中間的差別是什..詳全文
癌症照護癌症病人的旅遊治療 【希望會刊/2010年會刊第46期12月號】「菲菲」今年五月診斷為大腸癌,六月接受手術切除,七月開始接受為期半年的化學治療,這幾個月來,她不但每個月安排國內旅遊,還預計慶祝100年的春節,來個海外蘇眉島之旅,『珠珠』也是病友,看著氣色紅潤的菲菲,心裡訥悶的想:醫生和護士是交代少出入公共場所,那菲菲跑來跑去不會增加感染的機率嗎? 近幾年來,旅遊的蓬勃發展,已是休閒很重要..詳全文
甲狀腺癌甲狀腺癌口服標靶治療 7月起多一項新選擇 【2018年5月24日/NowNews】一名64歲老病號甲狀腺乳突癌患者劉姓婦人,罹癌迄今已經10年。當初確定罹癌時,接受手術切除甲狀腺,並接受術後放射碘治療,病情已穩定好轉。但時間一久,加上沒有症狀、不覺疼痛,又忙於麵攤工作,因此,並未規律回診。 去年1月陸續出現胸悶、呼吸急促、容易咳嗽等症狀,在回診時抽血檢查,結果發現甲狀腺球蛋白指數居然超過300,一般而言在手術..詳全文
<--
0809-010-580
-->